今天阮阮给大家介绍一部年度神片:
《三块广告牌》
一部因执着推动剧情的年度爽片
《三块广告牌》可谓是拿奖拿到手软,
获得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
最佳男配、最佳编剧四项大奖,
并在之前就获得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英国电影学院奖7项提名、
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6项提名。
那么这么一部获奖无数的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别急,我来为你揭开他的神秘面纱。
故事从我们女主米尔德丽德在车上啃手指画面开始,
别看这个小小的动作,传递出女主的机智和坚毅。
这一幕就能反映出女主是一个有过痛苦经历的人,
果不其然,
女主决定利用这三块广告牌来抓住杀死女儿的凶手。
三块广告牌上依次刊登着“强奸致死”、
“仍然没有抓到凶手?”、
“怎么样了威洛比警长?”
红底黑字让曾经破败的广告牌变得格外显眼。
这是电影中难得的强悍女主,
她的性格非常不羁,
这个女人在整部电影中都扎着机车头巾,
一身蓝布连身工装,不苟言笑,做事直接又凶狠。
她的走路姿势是这样的:
她的说话语气是这样的:
在学校看到有人向她扔罐头泄愤,
她冲上前去一人来了一裤裆。
当牙医在她看牙时为难她时,
她直接将牙钻插进了牙医的大拇指。
当她发现自己的广告牌被烧了之后,
她奋不顾身的拿起灭火筒就冲了上去,
之后还霸气的往警局扔了燃烧弹。
我们且不从道德和法律的层面上论对错,
对于这样一个将执着演绎到极致的女子,
看电影的我不禁拍手称赞,
真的不愧为年度爽片,
动作酣畅淋漓,不可谓不爽。
>>>>>
你的愤怒只会招致更多的愤怒
下面出场的这位是威洛比警长,
是的,也就是我们女主在广告牌上提到的那位。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
对于女主女儿的死警察并不是毫无作为。
恰恰相反威洛比警长是一个非常亲民的警察,
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好警察,
他们当时调查的嫌疑人均有不在场证明,
加上女主女儿被强奸后尸体被烧毁,
有效证据少之又少,
因此迟迟破不了案。
这也成为威洛比警长死前的一大憾事,
天意弄人,威洛比警长患有癌症,
他为了不再忍受病痛的折磨选择了饮弹自尽。
在死前他留下了三封遗书,
一封给家人,给自己人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陪伴妻女度过最美好的一天后,
他选择以体面的方式离开。
这个有个记忆最深刻的镜头,
在威洛比警长死后,
他的妻子找女主把遗书给她,
说:“我都不知道我接下来该做什么,
因为我不知道,丈夫自杀的这天,
一个妻子应该要做什么?”
爱尔兰的编剧真的鬼才,
能够揣度人心到如此地步,
将悲伤、迷茫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一封给女主,生前没有破案是他的一大遗憾,
但女主的三块广告牌也让他如鲠在喉,
他选择帮女主续上广告费,
让这场闹剧持续下去,
充分体现了威洛比警长对女主的复杂情绪。
一封给杰森·迪克森,
父亲早逝,与保守的母亲相依为命,
再加上多年来的郁郁不得志,
迪克森内心充斥着怨恨,性格也变得暴躁、乖戾。
威洛比希望他能学会释怀和爱。
然而我们要重点说说整部片的最佳男配迪克森,
他的经历是一个典型的“英雄之旅”故事:
最开始时头脑简单,非常容易冲动。
自己最信任的威洛比警长死后,
迪克森变得肆无忌惮,
仿佛是孙悟空没了紧箍咒。
他将所有的怒火都烧到了女主的广告牌上,
他将广告商从窗户推下致其严重摔伤,
因此他丢了警察的工作,
一度变得非常颓废,
但在看完威洛比警长给他的遗书,
被女主给警局放的火烧伤住院。
他仿佛成为了正义的化身,
开始帮助女主找寻凶手。
在这里必须要提及一个非常温馨的画面,
在迪克森烧伤入院之后,
非常碰巧的跟被他推下楼的广告商同一间房,
在广告商知道了他就是推他下楼的迪克森后,
他不仅没有愤怒,反而默默的递上一杯橙汁。
也正是这一幕让迪克森彻底蜕变,
你的愤怒只能招致更多的愤怒,
只有善良和谅解才能化解一切。
迪克森的执着也是显而易见的,
正是他的执着推动着剧情的矛盾起伏,
最终他的执着走向了正确的方向。
这部影片反映了真实的人性,
人本来就不是完美的,
迪克森也有他自己的性格,
他最终为了能抓到凶手,
不惜以身犯险,
通过挑起事端来获取疑犯的皮屑。
在影片的最后,
我非常喜欢这个镜头,
当迪克森轻描淡写地接过“火烧警局”这一茬时,
米尔德丽德在女儿奸杀案发生后,
第一次露出了发自肺腑的微笑。
她说:
“至于杀不杀那个疑凶,我们在路上再决定吧”。
正是因为他们的执着才有了整个故事,
也正是因为执着才能如此打动人心。
至于结局他们最终有没有处置那个疑凶,
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他们都学会了释怀。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