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质:治疗师把来访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心理现象上来,让来访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在回避什么,对于来访而言,需要对这种现象做进一步的理解。“你已经做了一些,来维护自己的边界,但是他仍然把不属于你的事情强加给你。你很愤怒,我还觉得伴随着一些不安,所以才导致你困扰。”
澄清:来访者能够面对自己心理现象产生的过程,能够更加深入去挖掘有可能相关的部分,这些部分从大量的素材中,把有用的信息找出来,这些素材的收集渠道主要有自由联想、梦境等。“您是说我的愤怒持续时间太长了,它不单纯是愤怒?因为愤怒是会发生也会消退的,我甚至可以使用灵活、幽默的方式来应对这种愤怒。您说不安,我好像没有感到这个部分,您在表达的时候,我心里响起一个声音,凭什么这样要求我。如果愤怒背后隐藏着其他的什么,我想不是不安,应该是怨恨。”
面质与澄清的区别:面质是指出来访者的某一心理现象,而澄清是在面质的基础之上,深入挖掘与这个心理现象可能相关的部分。澄清比面质更近一步。面质与澄清有的时候可能没有太区分。
解释:治疗师对来访者进行干预,对来访者而言,潜意识的意义,来源、历史、模式。或者来访者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行为模式的潜意识影响。“当您意识到怨恨,您想到了什么呢?这个怨恨可能跟什么相关?”,“我想到了小时候和妈妈互动时候的感受,小时候,面对妈妈的时候我经常是凭什么这样要求我的愤怒和怨恨”。
修通:治疗师对来访者的核心情结不断的干预,重复面质、澄清、解释的过程,从而较长远的影响来访者动力性的改变。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面质、澄清、解释、修通4个过程都很重要,可能对治疗师而言,“解释”可能会比较困难一些。这和治疗师自己所接受的训练,对理论的理解以及临床实践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59213/1335cf20ff686f64.jpg)
在一些精神分析的文献中,“解释”用于表达以下的意义。
(1)分析师对来访访谈与行为的潜意识的影响因素,治疗师做出动力学的推论。
(2)分析师在恰当的时机把推论告诉来访者,不一定是一次性的全部告知,可能是一点一点的传达给来访者。
(3)解释性的全部内容是分析师完成的。
(4)分析师通过与来访谈话的方式做出解释,引发来访领悟的效果,从而持久性影响来访者的转变。当然这不是一两次就可以完成的,可能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
解释内容和方式、以及产生的结果与治疗师理论背景相关,同时来访者与治疗师工作同盟可能也会有一些影响。有的时候在团体体验中,有些团体成员可能仅仅指向团体内的移情,可能缺失了“解释”的部分,但也有的带领者会在合适的时机出来解释。
解释并不仅仅局限在经典精神分析或动力性的心理治疗中,医院门诊的其他医生,可能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对未来的担忧,当医生能够解释患者自己没有注意到的情感反应以及面对疾病引发的情绪,能对患者起到支持作用,甚至引发患者新的领悟。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病人,解释的方式和效果也有可能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