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儿陪护)
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住院,我以为和第一次一样的轻飘飘的就过了,在去住院的前夕,我对老公父母孩子说:“没有问题,一个小微创,我一个人过去就OK了,不需要陪护,在医院诸多不便,过去个陪护还多个麻烦。”
可是在医院电话通知我的时候,我顺便问了一句:“我一个人去医院可以吗?”“那你就不要来住院了。”医生很直截了当的回答我。
一下子打破了原有的计划。
谁陪我去医院?
第一陪护人,我的老公,在几千里之外呢,现在让他赶回来,也实在一下子那边工作的事也没有任何安排啊,不合适。
我的妹妹,各方面还是比较合适,可是现在她在管理一个店,这个不是一天两天,可能需要五七天的时间,她耽误不起这么久,店里的事怎么办?
我的妈妈,马上70的老太太一枚,不识字,点餐或者医生谈个话签个字都不行,否定!
想来想去,还是现在正在公司实习的年方17的闺女最合适。一来亲近,二来也正好让趁此机会给闺女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也是她人生中的一个经历和教育。
二(住进医院)
10月9日,一大早和女儿俩人起床,简单梳洗,拿起整理好的行李,叫个车就出发到医院。
先是门诊部办理各种手续,然后就是到达住院部。这一切很顺利。
可是到住院部就一直在门口等。等医护人员忙完,等床位,足足等了一上午,最后终于经历各种繁琐的手续办理好了住院各事宜。可是又没有床位,就一直等待加床位,中午医院点餐已经过了,就只好和女儿点两碗泡面应付了一餐。
只到到下午14:30,才等到过道里的加床位整理出来,我和女儿才有了固定位置可容身。
三(认识病友)
在等待的时间又迎来了好几波新病友女性,熟悉了一个和我年岁相差不了几岁女士。
我们也算是同病相怜,同时被安置在了过道。于是也成为了住院部里的第一个走得比较近的“病友”。时不时会走到对方的床位问几句聊几句
在过道里住,每天可以看见各个病房里的病友走出病房在过道里走路,有的是自己的伴侣搀扶,有的是一位女性亲友搀扶,手术过后能动这些基本活动是有利于病情恢复的。
我经常观察这些或很年轻,或年龄比较大的女性,头发都已经乱糟糟,脸色毫无血色,走路或被搀扶或拿挂吊瓶的架子当着拐棍。
所谓美丽,所谓优雅,所谓形象,全与这里无关,于是我明白了,健康是第一美丽,其他的都是健康的附属品。
四(搬进病房)
我自从拥有自己的床位之后,就开始了输液,做各种术前准备及检查。
手术安排在第二天。
第二天病房里的床位出来了,我与那位一起入院的大姐同时被移入不同的病房。
我被安排在大病房,她在小病房。
我所在的大病房位置正对护士站,一共7个床位,加上陪护病房一共14个人。病房里非常热闹和陌生。
我刚刚搬进病房,我外面走廊里的床位立马又住上了新的病人。
不得不感叹医院永远的火爆!
五(等待手术)
上午被安排到其他各个门诊做各种检查,所到检查之处,每个地方都是排长队,有很多患者很着急,说是要做手术住院患者,能不能插个队,一概被无情的拒绝,工作人员说这里所有的患者都是住院做手术的,全部都按照次序来。
所幸的是,我在上午完成了各项检查。
在检查的时候心里面一直是很着急,想着会不会来不及呢,有可能我的手术时间赶不上啊?!
回病房后发现我的着急完全是多余的。
回病房后接着输液,等待,是更久久的等待。从昨晚19点开始,水米未沾,到第二天中饭,晚饭,肚子饿得看见任何吃的都想流口水。
上午等到中午,中午等到下午,下午等到晚上。
终于在18:30左右,我被手术室人的来接上推床。在电梯口,我发现和我同一天入院的姐姐和我一样躺在推床上。呵呵,连接病人也是最高效又省时的方法。这里手术不允许家属跟随,全部只能在病房等待。
我们俩都有点紧张,简单聊了几句。
六(准备手术)
然后我和她被那位接我们的医生一手一个推床拉着,我听见的都是轰隆轰隆滚轮与铁板摩擦的声音,我看见的全是天花板和冰冷的器械。
我感觉走了漫长的甬道,然后终于到达了灯火通明处,我看见左右两边一间一间的手术室,打开门的每个手术室里围满了人 ,全是高大威武寒冷医疗器械。
这些情形不由的加重了我的紧张。
那位同来的大姐被直接推进了手术室,我被推进了挂牌(等候区)的房间。
啊!里面躺着一排的病人。
我闭上眼睛,想稳定一下越来越紧张的心。
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瞧见,慢慢终于缓解了一点我内心的紧张害怕。我听见我旁边的两个女病友在那聊天。
我听见她们在聊她们的紧张害怕,也闲话家常 ,一会有一个医生过来问其中一个病人:“你是某某某吗?”推走了一个。
没有过十分钟,又有一个医生进来问另外一个女病友姓名。
“是我,我等了好久啊,我好饿。”女病人对医生说。
“我也饿啊!又累又饿。”我听见是一名男性医生,口音标准却有点奇怪。
我好奇睁开眼望向他:是一名黑人男医生。
不由感叹不愧是同济医院,人才济济!
七(我做了一个梦)
手上没有戴手表,身上没有手机,我无从知道我等待了多久的时间。
在奇特又紧张陌生的环境中,我看见病人被推出去又马上被推进来新的病人来。
终于迎接到来接我的医生。
我看见那个医生好似是我熟识的面孔,在确认身份后,我在路上又和她确认了我是项教授的病人,终于放心被她推进手术室。
我进手术室项教授正好去了洗手间,过一会她进来了,我仿佛看见亲人般的开心。项教授轻柔和我聊了几句,温柔抚摸我的额头的头发,原来我一整天到晚上的等待并不仅仅是因为医生的手术多,还有更多的是医生在排队等待手术室。做手术的病人太多了。
以为马上可以手术了,可不曾想又等麻醉师,所有的医护人员,包括我,躺上病床的我一直都在等麻醉师。
手术太多了,麻醉师太忙了。
等待大慨半小时吧,麻醉师终于来了,同济医院的手术室也太忙了。
我感觉还在和麻醉师聊天,然后就做了一个梦。突然被人从梦乡中叫醒了。
是两个住院医生给我叫醒的,我听见她们说了两个字“完美”。我说我做了一个梦,她们说梦醒了就好了。
八(回到病房)
我被俩个女医生送回病房。我迷迷糊糊用眼睛到处寻找我的女儿,第一时间特别想看见她。难怪说,人在病中思亲人。
感觉肚子又涨又痛,说不出的难受滋味。
我被医生和临床病友的老公协助抬上了病床,终于看见女儿了,她用细嫩的手抚摸着我的手。我绵绵细语对女儿说:“我好难受,想吐还想拉肚子”。
老公着急给我打来电话,以为我是个小手术,可没有想到我这个手术时间这么久,他说真后悔他没有回来照顾我。
我也同样的懊恼,生病的人最脆弱,那么的真实。
麻药的原因,我一直昏昏欲睡,可是我看见过其它病床的病人在手术后两小时护士要求保持清醒的时候,就一直强忍着睡意。
护士给我换药的时候,我问道:“我现在想睡觉,是不是不能睡啊 ,我的药是不是要滴一整晚呀?”
护士说:“你那么清醒,可以睡。”
第一夜,虽然疼痛,但是在麻药的后劲下,我依然睡着了。
九(终于可以喝稀饭了)
手术后的第一次下床,非常的艰难,几天几夜没有吃喝,和术后腹腔的胀痛,我觉得难受程度甚至超越生孩子了。
几天都不曾吃喝了,人又虚弱身体又难受。所幸的是今天终于可以吃点稀饭了。
虽然只是一碗白稀饭,可是却终于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那感觉简直胜过了平时一切的人间美味。
十(我也加入到了被搀扶的行列)
一个健康的人起床,轻而易举。而一个刚刚手术后的人起床,每一次都是异常艰难和攒足勇气。
可是在康复的道路上,需要循循渐循的动起来。
在女儿的帮助下,我进行了第一次的下床走动,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于是我也成为了第一天我入院时我在走廊里看见的风景。
去看了我同一天入院同一天手术的姐姐,她还没有起床,每天就是在床上昏睡和呻吟难受。
十一(感谢同病房好心的母女)
拔尿管的第一天晚上,吊针整夜的挂着。第一天术后插有尿管,无需起床上厕所,第二天拔掉尿管,每次上厕所都是推着吊瓶,女儿搀扶着上的厕所,所幸我的宝贝从来不曾抱怨和嫌弃脏。
夜里,隔壁陪床的陪护床摆在了我和12号的中间,于是女儿只好睡在了离我远点的地方。半夜12点,我被尿意给憋醒了。整间病房病人加陪护14人,几乎全部安静的睡眠了。
我好不容易挣扎坐起来,轻声呼唤女儿好多次,可是她毫无反应。毕竟小孩子,睡眠总是那么甜那么深。也是女儿这几天为了伺候太辛苦了。
我正觉得无奈的时候,对面病床的女孩子唤起了她妈妈。她妈妈一瞧我立刻就明白了。
“要上厕所?”
“嗯,麻烦您帮忙给我女儿喊起来一下。”我说。
“不用喊她,我扶你去就可以了。”
萍水相逢,却有如此的侠义心肠,而且是如此难堪私密的事情,女人之间的懂得与善意,在她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至今想起她们母女二人内心依然是充满了温暖与感动。只是可惜当时怎么没有留下她们的微信。
十二 (一个病房—酸甜苦辣人生)
15床的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看起来生活过得比较养尊处优的姿态,她做完手术被推进手术室,接到家人的关切电话,感性得哭了,因为疫情的原因,每个病人只能有一个陪护,她的侄女在这边伺候的她,医院手术室也不允许任何亲属门口等待,她的老公就站在手术楼外面等待她手术,整整等待了三个小时。
这是一位可爱的女士,手术醒来后就闹腾着要侄女泡茶给她喝,能吃粥的时候就闹腾着要吃咸菜。
17床的病人是一位婆婆,病因做了各种的检查,可是依然查不出具体结论。陪床的是她的老伴,一位话特别多的爹爹。
刚开始不了解,爹爹一问什么,大家都非常热心肠的回复,后来发现爹爹简直就是个话唠,如果有一个人搭话了,他可以扯着你不停的说下去,甚至也不怎么管病床上的婆婆。
老爹爹还给病房的人传播楼层发生的重大事件,隔壁19号病床的病友,妻子刚刚做完手术,半夜和老公吵架发飙,居然直接给针给拔了,液瓶甩了,给医生护士都给折腾了半夜。
刚刚做个手术的人,居然如此之心性与能量,也是闻所未闻!
年龄大的人,过得相当的节俭,老爹爹每天都是馒头稀饭。令我不由想起我的父母,他们一辈子不也是这样的吗?!
十三 (出院)
第六天,我终于可以出院了,当日上午宣布,中午快输完点滴,我就和女儿收拾好了大概物品,临走时,立马护士就重新收拾好床铺,摆放仪器,因为马上我的12号床位要搬进来新的病人了,而我,亦是希望此生再也无缘踏进医院的。
和病房的熟悉病友们简单告别,送上诚挚的祝福。
十四(小结)
人不生病的时候,永远觉得最可贵的是身外物,一旦生病,就会明白健康的身体,舒适的生活,温暖真诚的人际关系,才是世间最贵的无价之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