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友力?——《学习的格局》读后有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友力?——《学习的格局》读后有感

作者: Sandy_Wang | 来源:发表于2020-11-21 17:13 被阅读0次
好喜感的画面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啊握个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熟悉吧,儿时的桥段。

找到一个好朋友,是每一个孩子的需要。

孩子为何不能没有小伙伴?

你一定会说,当然啦,没有小伙伴怎么行,孩子孤僻,谁都不希望的。现实是,成年中有多少孤僻的“你我他”,还有多少看似热热闹闹的朋友圈子,来个正事儿,跟退潮似的,只剩沙滩狼藉一片,昨天的美丽都不见。

出了啥问题?不急,咱慢慢说。先来说道说道“交友的意义”。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结果:在人类社会中,一个人如果感受不到“同一感”,无法从被人的认可中找到自我,就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为了与这种感觉“对抗”,Ta甚至会选择做一个坏人,或者干脆死人般地活着。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人所有的行为都有其目的,最终都指向了两个需要,归属感和价值感,“我属于这里”,“我是有用的”。因此,我们看到的,不论孩童还是成人,当他的“问题行为”出现的时候,恰恰是其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缺失。所以,他同时提出了“共同体感觉”,我们要建立横向关系,建立和周围人的伙伴关系,而非“敌对”关系,营造共同体感觉,人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这两段文字指向一个共同的结论:交友是孩子生存的需要,是一个人在世界活得自在、幸福的基本能力。从儿时伙伴到学龄学伴,从青春年华的闺蜜、哥儿们、死党,到成年后的知己、挚友,再到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单单只是活着,就有太多的“交友”课题。与其说交友力,不如说是借助“交友”而需要建构的关系力,或者说是建立链接的能力。

社会化需求生来即有,交友能力后天养成。

一定要交“好学生”的认知误区

“交朋友,太耽误学习了!”“学习还忙不过来呢,哪有那么多功夫交朋友?”“你都跟谁交朋友啊,他成绩那么差,对你有什么好影响?”“***成绩很好,你们玩,妈妈很放心。让她多给你辅导辅导功课。”......熟悉吧,声声入耳,太过平常。那些不直白挤兑的,也是内心隐隐的担忧。担心孩子交到坏朋友,希望孩子交到一个学习比自己好的朋友。

这样的担忧,都是出于爱,无可厚非,却无形中隐藏着三个陷阱:

1.误导了交友的作用——交友的意义首先在于彼此理解、关爱和接纳,其次才是共同进步。一上来就把交友上升到学习的高度,难免功利。孩子是“感觉型”的,感受为先,行为自动,理性思考排最后。

2. 限制了交友的范围——学霸终究是少数,如果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找比自己学习好的孩子做朋友,那注定有很多孩子交不到朋友,这里,很有可能就有咱自己的孩子啊!所以,这样的愿望是不现实的,更何况,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创造力往往来自于颠覆。

3.对孩子的不相信——交朋友耽误学习,浪费时间,交上了坏朋友,这都是对孩子的不相信。不相信他的自控力、判断力,也就没有了练习自控力、判断力的机会,成年后的自律和决策,凭什么属于你?能力不会从天而降。

成绩不好的孩子,未必不可交,可能还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前不久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历史老师特别表扬了班级的QF同学,说是历史学科进步很大,而且开始主动提问。回到家第一时间就跟女儿分享,“你的朋友进步非常大,被老师全班点名表扬,看来你对她的帮助产生了效果。”“那是的!QF其实其他都好,就是不喜欢读书,不想写作业。妈妈,我跟她一起背历史和政治,她的记忆力比我还好呢。”

女儿说到的QF同学,是位在班级排名倒3以内的孩子,几乎每一科作业的未完成名单里都有她,典型的“学渣”。起初,我也有担忧,担心是否会被坏习惯影响,导致成绩下降。

在一次跟女儿的交谈中我了解到,这是个懂得关心别人的女孩,有自制力,有学习力。女儿提到当她第一次戴上牙套疼痛不舒服,第三天就收到了QF送给她的保护蜡,惭愧我这当妈的还不知道有这玩意儿。女儿分享说,她对游戏不沉迷,说停就停,并对另一位沉迷游戏的同学表示担心。(当下,我内心的台词是,看别人倒是挺明白,到自己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啊忍不住。)女儿还分享到她对化妆、手工、音乐的爱好和研究。末了,来一句,“哎,就是不爱学习,跟她说,哪怕努力一下,她也还是放弃,提不起兴趣。”

当我不横加干涉,并鼓励女儿要珍惜同学对你的关爱,帮助同学改善学习时,她不仅收获了暖心的朋友一枚,体验了帮助别人做得更好的快乐,也给自己的期中考试加分不少。

So,“不要和成绩不好的同学交朋友,会影响你”显然是来自于父母的主观认知,其背后是对孩子的控制,也是父母在养育问题上缺乏策略的表现。

问题来了,不是每一个学渣都是温暖的所在,我们怎么帮助孩子判断和选择呢?

那些可交不可交的界限

交友是孩子的事儿,教给孩子交友原则,显然是父母的责任不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而是从品性和习惯上来分析,哪些是可交的朋友,哪些是需要远离的人。

可交的朋友:

这个小伙伴愿意为别人鼓掌,能够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对人对事有一份积极乐观的态度;

有相同的兴趣,能够互相学习和推动;

对小伙伴犯了错,敢于互相检讨和说“对不起”。

不可交的朋友:

这个小伙伴不愿把时间、精力用在“帮助别人”上,眼里只有“我”,没有别人,看到别人进步就不开心;

有不好的习惯,比如:骂人、抽烟、逃学、无节制的网瘾等;

对身边的人和事,消极、抱怨,情绪很不稳定。


对照看看,你身边的朋友,和孩子聊一聊,Ta身边的朋友。找一个周末的下午,你们可以一起吃着甜品,聊聊彼此的朋友,聊聊好朋友的标准。说不定,还有更多的新发现。

Hi,我是Sandy,你身边的效能分享者。

享受友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友力?——《学习的格局》读后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is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