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听到钱志亮先生的育儿专题讲座,对自己内心触动挺大的;在初为人母的这条路上,大家都是从摸索总结中走过来的;当幡然领悟时孩子已长大不是我们所能控制驾驭得了的。
钱教授是知名教育专家,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他自己的两个孩子嘻嘻和哈哈,也教育得很成功,毕业于两所美国知名大学。在他的讲解中诠释了古话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12岁定终身”的真正含义。
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孩子从小犯错,大人心理上可以允许犯错等长大了就好了。其实不然,很多孩子一些好的学习能力和行为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在上幼儿园时好多孩子都已经三岁了。这时的他们充满了对日常生活中各种好奇,比如说:为什么秋天的树叶是黄的?这是我们如果敷衍了事回答,就会打击孩子对这个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让他们发散思维有所限制。
在三岁到七岁之间的是人生的关键期,拥有和成人一样的大脑容量,接收信息量也是喷井似的爆发;八岁以后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养成终身学习成长的好习惯。同时也是黄金学习期,在这个阶段家长的学习力就是孩子的动力;十二岁以后这种学习力如果没有好好培养,就会事倍功半。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也不会去太多接触,甚至放弃;在这之前所付出和努力的都会不定期地显现出来。大致上定型了一些行为和习惯,对以后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了见解;若是超好的方面,将是超越,若前期没有养成学习力就差不多定性了。钱教授总结出来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若让孩子学艺术,他将来会是一个“神人”;若是学文学,将是一个“仙人”;若是理工科方面有天赋,将是一个“科学怪人”;若是体育方面有天赋,将是一个“超人”。作为父母的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还有一个例子我自己觉得也是很经典:说有8根点燃的蜡烛,我一口气吹灭了5根,问还剩下几根蜡烛?按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不假思索地会回答,还剩下3跟呀,其实答案已经错了。咋一看来很简单,像是脑筋急转弯实际上是思维逻辑分析能力问题。说白了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让他们遇到问题或思考问题时应变能力如何随之改变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现在我们在仔细想一想后再回答这个问题,8根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蜡烛越来越少时我们中途吹灭了5根,那另外三根蜡烛还在继续燃烧;此时剩下的是不是就是吹灭的那5根蜡烛呢?因为剩下的三根没吹灭,蜡烛燃尽了也就是没有了。
我是第一次接触到这样的问题,很特别的一种思维变换模式。按常理来说没有几个人能答对,答对的都是佼佼者了。
在知识的领域里,只有不断学习的父母才会让孩子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自主学习力的孩子。孩子需要从小灌输学无止境,只有你不知道的,而你知道的只是凤毛麟角而已。
木桶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