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我同学,每年一度的春节前聚餐,昨晚结束了,三家人其乐融融,过的开心。从6点一直到10点半,意犹未尽。
从95年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可我还是觉得,不认识对方。从大学时的“长相厮守”,到毕业后,虽然都在北京,但天各一方,职业经历也有很大差异。每年相聚时多时少,每次见面都会感到我和同学都在变化。
大的故事没有,小的点滴太多,但每次我都会想到那句“我的心情是不下雨的晴天”
对于我们这一类大学生来说,上了大学就意味着整个学习生涯的结束,家长老师的教诲也仅仅到了高考就结束了。
到了大学,厌学情绪浓重,也没有方向和目标,寝室里的我们仨(还有一人也可以放在跟他见面后聊)一见如故臭味相投朋比为奸。。。
三人的共性就是踢球,看录像,但今天说的同学,还颇有几分雅兴,也许是为了充实自己,也可以说为了“女生”,这种为了,一方面是能自然而然的到女生尽可能多的场合,一方面是为了在她们面前孔雀开屏。
我的同学选择了绘画和诗歌,一来是高中学过一些,二来也算是在一身臭汗的男生中另辟蹊径。于是他除了跟我们踢球以外,偶尔会背上画板——在上课的时候,我们则在寝室睡觉看小说——去市中心美丽婉约的湖边写生。至少在我们看来,画的像模像样。
另外就是固定在某天晚上的诗歌社集会,也许理工学校的男生想法都一样,导致诗歌社里都是男性,女生好像没有。同学去了两次就改成和我们踢球了。但也有了一些吟诗作赋的雅兴。
我们荒废学业的结果就是在期末考试那几天如丧考批,只有找到黄金搭档才能安心。我的同学由于横跨文体两届,人也乖巧懂事,颇受其他同学喜欢。在一次极难的考试前,找到了前排同学。
当时恰逢雨季,门外雨声潺潺,他推开门,看着我们,喜悦冲出眼睛,诗兴大发道:“我的心情是不下雨的晴天”
但很不巧,我们都没有考过这门课,在放假回来的补考中,我们的心情都像下雨的雨天一样,湿漉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