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一天的认知升级,我们已经知道了要避开“右脑开发”这个坑,但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还能依靠什么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呢?
我们知道宇宙中是存在能量的,而且有许多我们根本感受不到的“暗能量”弥漫在整个宇宙。当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比如发呆、出神时,我们的大脑也仍然有很多脑区还在忙碌着,这些脑区消耗的能量,比开动大脑完成某些任务消耗的能量还要多。因此美国科学家马库斯·雷切尔就把这种现象比作大脑的“暗能量”,它对应的科学术语叫做大脑静息网络。
大脑“暗能量”就是创造力的关键。艺术家的灵感就属于暗能量,难以言说,却又随时可能迸发。
但科学家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够把难以言说的给研究透了(煮熟了吃)。
有大量的针对大脑“暗能量”的研究表明,如果平时能够结合想象力跟孩子经常玩一些发散性思维的游戏、联想性思维游戏、反事实想象游戏等等,就能够激发他们的大脑暗能量,就能够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更值得说道的是,这类游戏也可以不复杂,完全可以跟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常问孩子一些没有固定标准答案的问题,开开他们的脑洞,激发大脑暗能量:
一个可乐罐,除了装可乐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的用途?
一块砖头,除了做建筑以外,还能干什么?
一本书,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能干什么?
蚊子是害虫会传播疾病,我们怎么杀死这只蚊子?有多少种杀法?
假如你是妖怪,那你要怎么样才能吃到唐僧肉?
假如你认识天上的神仙,你想要天上掉下什么就能掉下来什么,那你希望从天上掉下来什么东西?
可见,其实创造力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不过需要在孩子对事物有了基本的常识认知前提下,再开始这方面的思维训练。
一位艺术老师的引导方法聪明的家长,平日里就会多注意结合家里常见的物品和玩具,根据孩子的生活场景,创造出自己的游戏来,也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需要全脑协作才能完成的。
和孩子共同成长,育儿就是育己大概就是这个状态了。
生活开始诡异的笑了然而生活总有不如人意的时候,这是常态。
当面对所谓的“爱哭闹、脾气大还没耐心”的娃时,在科学育儿上没有一定修炼的家长多数都会使出一个终极手段,暴力镇压。
(场面之惨烈不忍回顾……)
这就跟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一样,孩子要先具备对物件用法的基本常识,然后才能结合方法论去训练思维,父母同样需要先具备育儿基本功,必须先了解儿童成长规律,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引导孩子,也给心累的自己一条出路。
所幸的是,早期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稳定和可塑两个特点。我们要看到孩子的每一次闹情绪,都是一次大脑整合的机会。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从小就有喜怒哀乐,因为情绪脑发育的比较快,而理智脑要成年后才成熟。面对孩子的哭闹时,只要能及时想起这一点,内心抑制不住正在升腾的怒火应该就能平息大半了。
“他们还是个孩子啊!”孩子只分对错,成人懂得衡量。
推荐动画电影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孩子的理智脑发育呢?
其实理智脑的发育,也需要情绪脑的支持。当人的情绪唤起和感受能力降低后,往往会做出比较不理智的决策。
也就是说,理智脑需要情绪脑才能够理智起来。要让孩子掌控情绪,最需要做的,也是要刺激孩子情绪脑和理智脑之间的联结,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并且发展他们的理性。
具体分三步走,我们让理智层层渗透到孩子的情绪里:
第一步,就是对孩子表示理解,共情是最好的“灭火器”,引导或者帮助他们描述出情绪;
第二步,择机和孩子一起分析发怒的缘由,引导他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
第三步,引导孩子反思整个哭闹过程,并指出发怒并不会解决问题,而是沟通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体会他人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情绪。
运用这情绪三步走(描述情绪、分析情绪、反思情绪)的方法,其实是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按摩,说得专业点,叫做心理认知疗法。
心理学发现,人的情绪不是来自于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你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比如,如果你认为自己被别人误解了,你就会很生气。但如果你认为,这个误解的原因,只是因为大家沟通的时候出现了偏差,有些事情互相没讲清楚,那你就不会那么生气,而会积极地化解误会了。
但孩子终究不是机器人,并非一次设定指令,就能够一辈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是个过程,父母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过程,给他们耐心,并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帮他们引导情绪。
反之,对成人也同样如此。懂得换位思考,多些耐心,“日三省吾身”。
育儿之路,也是父母的成长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