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学派是一个准军事组织,最讲究的就是令行禁止,绝对服从。事实上,在墨家全盛之时,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那时,所有的“墨者”,都无条件地服从他们的最高领袖──“巨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们的组织内部,甚至可以动用私刑,处决违法乱纪的人。
据说,墨子当巨子时,手下有一百八十人。他们忠心耿耿,训练有素。只要墨子一声令下,跳进火海走进刀山,脚后跟都不会转一下,迎着死亡就上去了,叫“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墨家为什么建立这样的一个组织?
田舍郎认为,这同墨家的思想主张是分不开的,同儒家学者相比,墨家学者是典型的行动派,从墨子起,他们就身体力行着自己“兼爱、非攻”的主张,始终向世人呐喊着“尚同、尚贤”的理想。
但是在春秋战国这个乱世,推行“墨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没有力量,没有一只听从指挥的信众,没有制止战争的力量,如何践行“兼爱”?如何实现“非攻”?
事实上,儒家也反战,但儒家反战,乃不言战。
墨家反战,却是以守反战,以守反攻。
孔子是不谈战阵之事的,卫灵公向孔子讨教打仗的学问,孔子说他只学过“俎豆之事”,而“战阵之事”不曾学过。在儒家看来,战争的不义,是由于不是出自天子而是出自诸侯,是政治的失序;
但在墨家看来,攻打别国,如同偷窃与强盗一样,其行为本身即当否定。因此,墨家在“非攻”思想的指导下,不遗余力的阻止战争。
据史书记载,墨家学派制止战争最为著名的一段公案就是“阻楚攻宋”。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初期,墨子在齐国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他立即派大弟子禽滑厘率领他的三百多名学生,携带守城器械到宋都商丘,做好防守的战斗准备,自己则日夜兼程连续十天十夜到楚都郡。
为楚国主持制造攻城器械的是匠人公输般,墨子用“义”的道理折服了他,公输般虽然产生动摇但他不能改变作战决定,因此墨子又去求见决策者楚王。
墨子解下腰带,把腰带一围当做一个城池,然后拿来小木片,作为各种各样的器械。公输班九次摆出了各种各样攻城的进攻方案,墨子九次用墨家的守城方法将公输班大败。
墨子通过展示实力,让楚王看到了可能的结果,也就是在墨子学生的帮助下,宋国完全可以抵挡楚国的进攻,从而墨子暂时同样折服了楚王。
然而,公输般却提出了终极解决方案,对这个方案楚王也不反对,那就是从肉体上消灭墨子。
墨子说道,墨家三百弟子已经在宋国都城上,拿着墨家的守城器械,等待着出国的进攻。
楚王终于认输,打消了攻打宋国的念头。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对于墨子的理念,公输般也认为很有道理,然而双方都接受的“义”却不能打动公输般的内心,明知道发动战争“不义”,但为了实现目的他仍然想继续。
这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段奇迹,这也是墨家学说的一次辉煌。
讲到这里,田舍郎不禁想起太史公《游侠列传》中的一段评论:
“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墨家的门徒们,贯彻着墨子的思想,在墨子的教导下,这些门徒都可以睁着眼往火坑里跳,赤着脚在刀阵中行走,面对死亡,绝不转身,与宽袍大服、风流儒雅、口诵诗书的孔门弟子相比,当真有种深入骨髓的勇气。
尤其是后文墨家最后的巨子孟胜及100多名墨者精英集体殉城的故事。
再想想孟胜死前的铮铮誓言。
其情可悲、其心可悯、其言更是让人热血沸腾。
或许正如鲁迅所说: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墨家的门徒们,正是这样的猛士。
世道如棋,墨者如卒,前途虽险,可谁曾见墨者后退一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即使今天的天下人,都怀疑我、嘲笑我、怨恨我,我也绝不退缩。
因为墨者们知道,自己可以选择逃避,保全性命,但墨家却已经没有退路,后世天下人会理解我、记住我、颂扬我!
一代代墨者,在生死一线之间,舍生而取义,迎难而上,唯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为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让这些猛士慷慨赴死,才能让墨家精神薪火相传,最终融入到华夏文明的骨髓里。
据《吕氏春秋》记载,墨家第三任巨子孟胜与楚国的阳城君关系非常好,阳城君就把自己的城邑交给孟胜守卫。阳城君参与了吴起的谋反活动,因此而获罪,楚国新任君主要灭阳城君三族,并收回封地。
孟胜守国无望,就想要以死报阳城君,弟子们劝谏,但孟胜权衡再三认为,此刻只有死亡才是行墨家之义,最终决定以死明志。于是把钜子之位派人传给宋国的田襄子。
孟胜在死之前,曾说自己必须选择死的原因:“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
孟胜死后,手下一百八十人名墨者也集体自杀。
被孟胜指派到宋国传达指令的两人,在完成任务后,回到楚国,为孟胜殉死。
在这件事中,连同孟胜本人,共有一百八十三人集体自杀。
能够看出墨家学派明显的宗教特性以及酷烈的行事作风。
墨家的侠肝义胆,血性刚烈,也随着墨家学派的鲜血,融进了民族的血液中,成为后人推崇的游侠精神,由此上演了更加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赋予历史事件更多的英雄情怀。
纵观墨家所说所做所为,可称为大勇!!!
何为大勇?
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这些,就是大勇。
后世诸多,忍无可忍之时,奋起拔刀,反抗暴力统治的诸多英雄,虽然并不一定认同墨家的全部道理,但一定受到墨家这样悲壮的精神、血性的精神的影响。
毛主席有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颜”,所说的就是这样一种民族的气节,一种血性的精神,一种牺牲的精神,一种道义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想要发展所必须的,这些英雄,也是民族复兴所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与鲜血,正因为有着如此勇于牺牲、为民请命的人,所以才激发出中华民族这样一种民族精神。
拥有这种精神的墨家学派,有着让统治者恐惧的威力。
墨家组织内部的处罚,是可以比国法更加严格的,也可以动用私刑。
据《吕氏春秋﹒去私》说,墨家后任巨子之一腹䵍(音吞)的儿子杀了人,依法当死。秦惠王得知,就对腹䵍说,先生年纪大了,又只有一个儿子,寡人已经交代法官不要杀他。腹䵍却说,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大王可以不杀他,腹䵍不能不杀他。
结果,腹䵍依然按照墨者的原则,处死了自己的儿子。
这个故事读来,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不知道秦惠王在知道这个事情后,是会感慨墨家组织的严密还是会在心底泛起一股寒流。
的确,这其中有大恐怖。
一个民间组织有了这样一种权力,你怎么能保证不滥用,谁来监督,绝对权力必定导致绝对腐败,谁能保证你墨家不腐败呢?
若是墨家学派,用于作恶?谁又能来制止它呢?
当然,墨子本人道德高尚,而且墨子本人有一套规矩,有个底线,叫做不杀无辜,否则的话我们很难设想这个学派会最终走向什么样的结果。
时代总是或多或少有它的缺陷,总是将某一点推向极端的同时把其他仍在脑后,看清楚了这一点,我们不妨想想墨子,该怎么去过我们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