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糕》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插图,说一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做成的。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把这些看似关联不大的事物建立联系。而恰恰是文字无法实现的,课文提供的插图则直观呈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为理解文字提供必要的支持。
1聚焦关键段落,形成初步印象
“米糕是怎样的做成的?”孩子或许知道是大米磨成粉,再加糖做成的,但对于中间需要付出多少的劳动没有直接的概念。因此,我通过聚焦第8、9自然段,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关注关键词语等方式,初步形成制作千人糕所需要的劳动。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欠缺,对于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谈不上,无法真正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
2.以图为媒,提取关键信息
课文插图呈现米糕从种植水稻、甘蔗、甜菜到熬制糖,再到制成米糕后的包装、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的劳动环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米糕制作过程需要的劳动环节,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插图,为不同的劳动环节命名,促使他们从课文中提取、整合信息,提升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图文结合,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在学生提取信息的基础上,我采取“图说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结合插图说一说“千人糕”的来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与语言组织能力。课堂上,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课文的信息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农民伯伯的水稻种植,工人的熬制糖与制作米糕等等重要的劳动环节。
经历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刻,也能够借助朗读表达出对千人糕所需要的劳动者的敬佩之情。
插图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理解课文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媒介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