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我的伙伴”是《被讨厌的勇气》上的一句话,这是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关系的具体方法,简单点说就是每个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交友也是。如果我们不把别人都当作伙伴,那就有可能在这个人身上找问题。
芒格说过:“当你手上有一把锤子,你看啥都像钉子”是同样的道理,抱着这样的想法是没有办法跟他人建立深厚的关系。
我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社交能力弱,所以朋友少。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越弱越不去做,越不去做越弱,导致我现在不会社交。
在学生时代还能交到一些朋友,出了社会,就几乎交不到朋友了。我一直很好奇如何才能交到朋友?好像没有关于社交方面的书籍,或者是我不知道。
直到读了《被讨厌的勇气》明白了交朋友是需要我先付出的。“无论是你还是我,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步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不过,这么做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课题分离——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就是说我对他人付出精力、时间或者金钱,但至于对方是否会有回报,不需要我去考虑。如果付出有回报,那就有可能成为朋友;如果付出没有回报,那就算了。
谈恋爱也是一样的道理,男孩付出,女孩回报,那就有可能成为伴侣;男孩付出,女孩没有回报,那就是女孩对男孩没有感觉,这时候男孩就应该放弃,寻找其他有缘人。有些男孩觉得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所以社会上才会出现“舔狗”,这是错误的追女孩的方式,当然凡事都有例外。
书上说“假设你把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之上。怀疑他人、怀疑朋友、甚至怀疑家人或恋人,生活中处处充满怀疑。那么,这样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关系呢?对方也能够瞬时感觉到你怀疑的目光,会凭直觉认为“这个人不信赖我”。你认为这样还能建立起什么积极的关系吗?只有我们选择了无条件的信赖,才可以构筑更加深厚的关系。”
信赖他人有可能建立起深厚的关系,不信赖他人是没有办法建立起深厚的关系。跟做就有可能,不做就没可能是一个道理。
书上说幸福是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以前看过一个TED说获得幸福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前我一直认为是因为我性格的问题交不到朋友,所以我经常拿这个理由安慰自己说“我这样的性格,交不到朋友很正常”,不去付出;现在明白并不是我性格的问题,只是我不知道如何交朋友,仅仅是因为这样。
“人人都是我的伙伴”是我要牢记的一个认知,是获得深厚关系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