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日更丨我们身边的影响力
哈佛社会心理学家艾伦兰格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在人们排队使用图书馆里复印机时,提出要求优先使用复印机。
单纯请求的话,会有60%的人同意,告诉对方,“因为”要赶时间,会有94%的人同意,而不增加额外信息,只是告诉对方,“‘因为’自己必须印点东西”也会有93%的人答应让他排在前面。“因为”就像火鸡雏鸟的“叽叽”声,像知更鸟红色的胸羽一样,成为了出发人们自动顺从的开关。
买珠宝的时候也一样,人们都是在“一分钱一分货”的教导中长大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验证,逐渐简化成了“价格贵=质量好”。对昂贵价格作出的反应,实际上是抄了条捷径,打赌压僧算。他们只把报压在一点上——因为他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价格是跟物品质量相关的——虽然光凭知道的这一点,往往会赌输。
而就长期而言,模式化的自动行为却可能代表着最为理性的方法。
人们不可能买个酸奶,还要去了解哪些添加剂的配比对自己身体好一些,也没办法挑零食,还去挨个对比安赛蜜、阿斯巴甜、甜蜜素哪个对身体伤害小一些……我们在一个极端复杂的环境里,不可能把方方面面都辨识出来,即使有这样的技术水平,也不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相反,人们有时候必须凭借经验,按照范式,根据少数特征进行分类,一旦触发到这样的特征就不假思索做出反应。
英国著名哲学家阿尔弗雷德·怀特黑德就认为:
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写作日更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还在用“温酒吧”系统玩《金庸群侠传》。
那时候,只记得各个厉害的主角名字,才不会在乎人物之间的瓜葛,总之,能帮我通关就是好角色。
后来,CCTV,TVB,江苏卫视湖南卫视北京卫视开始铺天盖地的各种版本拍摄金庸的著作,被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带入深坑,为林家栋版的《碧血剑》松了口长气,模仿李亚鹏版《笑傲江湖》“咦~~呀!~~~”的片头曲,跟金庸先生的不解之缘,自此算是结了个根深蒂固。
后来接触到自媒体,一直听说有个名气稀奇古怪的人,在读金庸,叫“六神磊磊”。据说他是因为夏天被蚊子咬得厉害,经常一身六神味儿,又名中有了“磊”字,方才得名的。
我师傅说,不怕一年读100本书的人,就怕1年只读一本书的人。六神磊磊就是这样可怕的人。用他的话说,金庸的所有作品读了十几遍,人物关系各种细节信手拈来。
而正是这样的专注,让他在公众号细分领域中,占有了一个有利的地位。后来,因为看到金庸作品中,有很多唐诗,他又对唐诗产生了兴趣,二者相辅相成地把“六神磊磊读金庸”这个公众号的品味,抬高了许多。
今年,金庸老先生离开了我们,许多人不禁又回来重温他带我们的那个江湖。而六神磊磊这个被金庸作品反哺多年的“专业金庸迷”,再一次被推向了高峰。
是不是只有金庸老先生诞辰的时候才会再次想起六神磊磊?不,只要你读唐诗,就可以想起他。
六神磊磊是读唐诗里面最懂金庸的,也是看金庸作品时知道所有唐诗出处的。相信未来他还会继续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带我们一次又一次重回江湖。
自由日更丨外国节就一律不过了?
前段时间幼儿园发通知,说让孩子准备两个橘红色的汰渍洗衣液的大桶,多少多少毫升的,万圣节做南瓜灯用。当时我就琢磨,又要破费了。你说要是废物利用,这谁家也不可能正好有用完的空桶给带着呀,毕竟大家都不是,收废品的。那就只能去买一桶,然后把洗衣液,倒在另外一个桶里头,把空瓶带到幼儿园。
没过两天,幼儿园又发通知了:接到上级通知,我们不过外国节了,所以准备的空桶都做成一头橘红色的小狮子。
说不过就不过了?我家那个能用三个月的洗衣液白买了?还有为什么狮子是橘红色的?
不过细想想确实是。国外的万圣节,已经被大家变成一个营销的节日了,有个噱头就打个折,发个优惠券,让大家来买买。但是实际上我们真的有必要一起过,万圣节吗?还有后来的圣诞节,可能是因为接到通知了,有些商家明确的在店铺门口,贴出了“我是中国人,我们不过圣诞节”的标语。不过就不过呗?用得着喊出来么?
虽然人家这么说,其实也没错。圣诞节是因为人家信耶稣,耶稣老爷子诞辰,所以有个圣诞节。那咱们要是过“圣”诞的话,也可以啊!往前推三个月,9月28日,给孔圣人孔老夫子过节。
不过,别管过哪个节,对于商家来讲,是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来在冬天这样的淡季增加销量的,但是如果每一个节都盲目的夸大的话,势必会对孩子们会对大家产生影响,控制即可。但真说这节我们突然就不弄了,为什么呀?图什么呀?明明可以师夷长技以夷制夷,借助外国人的节日,推动下国内零售产业,说停就停、就价值引导真的有必要么?话说,新年也是公历的节日,公历也是西历啊,怎么就继续过呢?
愚以为如此做法有待考量,应谨防矫枉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