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构思今天的文章主题,不知如何下笔,在办公室的打印机上看见一封同事打印的写给女儿的信,突然很有感触。
信是同事写给她的女儿的,一名今天即将毕业的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因为是别人的隐私,匆匆的瞟了一眼,便把信递给同事。但是,同样作为妈妈,内容不用看也能猜出几分。
最近几天,儿子的期末成绩出来了。因为考前复习的时候没有认真的复习以及调皮,考试成绩自然不那么理想。昨天我从学校参加完家长会回家的时候,小家伙明显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没有平日的活蹦乱跳。要是以前,我回来肯定要惩罚他的,但是这次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心理建设: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一次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同时也能说明问题,毕竟成绩分水岭的三年级马上就来了。作为妈妈要说不焦虑,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酝酿了好几种开场语,可是一进家门,小朋友第一句话是:妈妈,求求你,你能不能不要生气?
一刹那,我竟生气不起来了,看看平时自己对他有多严厉?先不说成绩,用同理心想想看吧,孩子心中其实也是充满着恐惧和难过,就像自己小时候,如果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父母要求,回家一样惴惴不安,一样害怕看见爸爸妈妈的失望。
这次我没有批评他,我抱抱他,认认真真的对他说;妈妈知道你这次没考好,心理也是很难过的,因为你平时成绩一向很好......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没有考好呢?是不是粗心了?还是因为复习的那几天你总是调皮呢?......
一直以来,我是一个急脾气妈妈,对于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一直都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我的思想一贯认为男孩子就要像个男人一样,最不能容忍的是小家伙的哭哭啼啼,甚至有问题也要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我这一切的认知偏见,都是在最近几天的听书学习中被改变。其实,男孩子也是小孩子,同样需要父母精神上的鼓励、认可。想一想,之前老师总是因为一些小朋友坏习惯问题,私聊我,最初我的第一感觉总是“没面子”。毕竟被老师小窗,肯定是因为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但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 ,这一切的“问题“,其实都是我自己出了问题。因为自己的教养方式,因为自己的情感共鸣处理方式,以及自己对于孩子的情感需求度等等……肯定都是底层出问题了。作为父母,甚至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还好,在儿子即将三年级的时候,作为妈妈,我在努力学习,积极改变,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教养方式。还好,一切改变都还来得及。
昨晚睡前,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的思想,和儿子认认真真的聊了一个小时。第一次,我们真正的以朋友的身份聊天,而非母子。相谈甚欢,竟毫无困意。。。。
有时候,需要改变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85664/3cc8ca54499448d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