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噪音是很反感的。比如说,当你把一颗宝石分割成若干小块时,这块宝石就失去了作为整体的价值,而一支大部队分成若干小分队之后的威力就大大减少了;杰出人物的思路一旦被打扰,他的注意力被分散或打乱,他的智力随之会降到普通人的水平之上。智力得以发挥,完全在于精力的集中,亦即所有的智能都集中在一个主题上,也就像照射在凹透镜上的光束都聚在一个点上一样。而噪音就妨碍了精力的集中。为此,有杰出才智的人对任何形式的扰乱深恶痛绝,因为扰乱转移了或分散了他们的思路,尤其是噪音,普通人对此倒没有什么不安的。欧洲一个最智慧,敏捷的民族颁布了“严禁打扰”的法规,还作为第十一条写进了宪法。在所有的打扰形式中,噪音是最不礼貌的一种,它不仅打扰了思路,而且还具有破坏性。而且即使无其他打扰之时,噪音也会让人痛苦难言。偶然也会有一种轻微但持续不断的噪音在打扰我,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清楚地感觉到,我的思路越来越困难,就好比是腿上负了重却还要尽力行走一样费力,最终我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
叔本华是个对声音极其敏感的人,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认识的一个小学弟。他们大概有相同的特性,享受孤独,享受思考。这也是我佩服他的地方。我不敢说对声音敏感的人以后一定就是杰出人才,不过叔本华在他的文章中好像有一种这样子的偏见。
我想起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是对声音很敏感,讨厌身边的朋友聊天吵闹,打扰我学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热闹,对周围的吵闹倒觉得是种享受。丝毫不觉得它们会打扰到自己。大概是成仙了,哈哈。不过读起来还是能感觉到叔本华的小个性的。
小的时候也是很喜欢独自一人做事情的。比如我记得以前外婆还在的时候,我总喜欢在外婆家开辟自己的一块小天地,在阁楼上做着自己喜欢做的手工,看看书,整理自己的百宝箱。我现在想想,大概是从小生活在热闹的环境中于是渴望安静的处境。而现在身处安静的环境又渴望热闹吧。人呐,总是不知足。或者说是中庸,什么东西都需要恰到好处。慢慢地也不知道自己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性格。其实是一种随着环境的演变。这让我想起之前在火车上同一个朋友讨论的一个哲学问题。
我:我讨厌社交,与那么多人一起聊天,又不怎么认识他们,都觉得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了。
朋友:你怎么知道哪个是真正的自己?
朋友虽然年龄小,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让我思考了一下。
我之为我,是真我,有旧我和新我,我向往新我,于是处于一种旧我和新我的混沌状态,既向往自己能变得像同学那样社交能力强,又害怕这个难度,想居于以前的状态。于是会觉得社交很累,思想上抵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