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庭关系篇】—— 能勿劳乎: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3根支柱

【家庭关系篇】—— 能勿劳乎: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3根支柱

作者: II终生学习II | 来源:发表于2020-10-07 19:12 被阅读0次

·9.9第8次作业——六六【2339】

课程:【家庭关系篇】—— 能勿劳乎: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3根支柱

经典回顾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悔乎?”

手抄论语

学有所获

培养孩子的三大支柱:

无条件的爱——交换式、奖惩式的沟通所带来的危害

无条件的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因是交换和威胁。交换就是用奖惩式的沟通让孩子做出选择。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奖惩式沟通,比如:你表现得乖,妈妈就给你买个冰激凌。

这种奖惩式、交换式的沟通代价很大。

首先,奖惩式的沟通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因为奖惩式沟通让孩子关注的是最后的那个奖品,而不是遵从自己内在的价值去行动。

事实上,这种方式特别打击人,因为一旦没有获得那个奖品,而孩子又特别想得到,就会在孩子潜意识里埋下“我不行”的种子。

其次,奖惩式的沟通剥夺了孩子与你合作的快乐和愿望。现在有很多幼儿培训机构都会用报名送豪华玩具的方式来吸引孩子和家长的注意力,等开始学习后,又会搞一套积分换玩具的活动。

比如,要求孩子需要达到多少积分就可以换一套奥特曼玩具。搞这类活动本身没什么问题,但问题在于小孩学习的动机到底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冲着玩具去的呢?

我猜可能大部分孩子都是冲着新奇玩具去的。我家大宝学街舞也是这样,最开始就是奔着玩具去的。但如果他学习的动力不是发自内心,那学习的过程必然很痛苦,还很容易放弃。

我记得他每次跳完街舞,总会拿着自己的小本子,然后计算今天得了多少积分,总共有多少分,还差多少分才能获得他看中的玩具。在这种奖惩背景下,孩子的关注点根本不在于如何跳好街舞,而在于如何获得他想要的玩具。

大宝最终也没能把街舞学下来,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客观原因,但终归是他的学习动机不纯,以致于后来从不想再练习到最后逐渐放弃,很可惜,他本来是C位的。

学习从来不应始于交换,而应始于内心的价值需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乐才是学习的源动力。

最后,奖惩式、交换式的沟通方式还教会了孩子用奖励和惩罚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现在有的孩子已经可以用这套熟练的“技能”要求父母为他们做事儿了,比如,“你不给我买电话手表,我就不好好学习”。孩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完全没体会到学习之乐。

提升孩子的价值感

提升孩子的价值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价值感的提升会带来自尊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会带来自律水平的提升。

虽然知道这一点,但如何提升孩子的价值感一直是个困扰我的问题。知道在孩子做对的时候给予肯定,是提升他价值感的时机,但难点在于我们眼里可能全是孩子的缺点,而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

昨天回家看到孩子正在给老师做教师节的贺卡,心里很是开心,因为孩子知道尊师重道。在我眼里孩子的行为值得表扬,但在妈妈眼里,可能就会有不满的情绪,因为孩子没有按她的意思做,还把废纸废削弄得满桌子都是。

我特别喜欢樊登老师讲的陶行知先生的故事,一个能从缺点中发现优点的人是多么伟大。

培养孩子终身成长的心态

我觉得最需要培养的还不是孩子终身成长的心态,而是自己。“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自己都是固定型心态的人,怎么能培养起一个拥有终身成长心态的孩子呢?

我以前不承认自己是个固定型心态的人,不承认、不愿意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固定型心态的表现,因为固执的认为我就是好的,而没有看到提升的可能。

现在我承认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是有着固定型心态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偶尔还是会冒出一些贴标签的词,比如说:“你就是个没有耐心的孩子”,好在每次刚贴完标签就会意识到自己在给孩子贴标签,于是又会改口说:“你可以做个有耐心的孩子”……

固定型心态的人就好比是站在三维的空间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在他们的眼里,每个物体的长宽高是固定的,对待某个人的态度是固定的,做一件事儿的方法是固定的,甚至早餐也是一层不变的,他们逃不开对自己牢笼。

而终身成长型心态的人是站在了第四维的空间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他们不确定未来会发生什么,但他们会做未雨绸缪的事儿,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学以致用

父母需不需要“上岗证”呢?

需要也不需要。

记得曾经有个段子是这样讲的:“这个世界,最不需要证书,就可以上岗的就是父母”。

在很多人眼里,只要有生理需求,有生育能力,生下小孩,就能当人家的父母。年轻男女,不管自己有多大,也不用征求任何人的同意,也不用管自己有没有能力抚养下一代,生下来就好了。

于是,便有了许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社会现象:父母把孩子丢给老人抚养;享受着发号施令的特权,不停使唤自己的孩子干这干那;孩子不听话可以随意打骂,只要不极端,就不会承担什么后果……

更让人忧心的是,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在落后的地区出现,它也在高度发达的城市出现,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

我们从小学了数学,学了语文,学了历史,学了政治,就是没学如何成为父母。这其实不怪我们,因为依托于工业革命所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其目的就是让人成为技术工,为工厂输送工人,而现代的教育也一样,不过是把工厂改成了公司。

所以我们只能自学如何为人父母,虽然上一代的知识和经验有借鉴意义,但很可能也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如果等到孩子出生后再学习,很可能没有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会错过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现在已有相关证据显示孩子3岁前的很多特质和品质将影响孩子一生。所以如果能在孩子出生前就能系统的学习相关育儿知识和经验,将有助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如果真想设置一个证来约束准父母的行为,那几乎不太现实。在中国老龄化日趋严重,养育孩子成本不断推高的大背景下,是否生孩子都已经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如果再设置生育孩子的门槛,只会让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让更多的年轻人放弃生育孩子的想法。

因此,从现实角度出发,上岗证绝无可能实施。

如果真的想优生优育,只能靠自己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关系篇】—— 能勿劳乎: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3根支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cq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