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老子第三十六章解读

老子第三十六章解读

作者: 杨胱福 | 来源:发表于2019-01-27 18:57 被阅读0次

《老子》弟三十六章读解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王弼本做如下注释:“将欲除强梁,去暴乱,当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令其自戮,不假刑为大,以除将物也,故曰微明也。足其张,令之足而又求其张,则众所歙也,与其张之不足而改其求张者,愈益而已,反危。”王弼主要是从事物变化和发生的本质上去探讨处事之道,运用了对比两种做法的差异来体现自身的想法。他觉得这四个对比是天下祸事的来源和本质,当以此四者为标榜,遵行事物发展的规律,强调顺势而为是最好的治世之道。

同样,在赵秉文的《道德真经集解》说到:“未嘗與之而遽奪,則勢有所不極,理有所不足。勢不極則取之難,理不足則物不服,然此幾於用智也,與管仲孫武何異。聖人之與世俗,其迹故有相似者也,聖人乘理而世俗用智,乘理如醫藥巧於應病,用智如商賈巧於射利。知歙於張,知弱於強,知興於廢,知與於奪,非知幾者孰能與此,故曰微明” 。他觉得这是文中所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其背后是理的体现,相反则是理不足。理不足却强取者则为智,而世人都是以此行事,所图的与商人一样是利益,这就是圣人与世人的区别。在道德经第十九章中说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所以其强调的是理的认识和应用,知晓事物背后的理,按理行事,故曰微明。

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也讲到:“夫張極必歙,與甚必奪,理之必然。所謂必固云者,猶言物之將歙,必是本來已張,然後歙者隨之,此消息盈虚相固之理也。其機雖甚微隱而理實明著,惟以清静柔弱自處者,不入其機也。”他说道的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不可违逆,是符合盈虚相固之理,这是一种精深而隐秘却很明显的道理。只有以柔弱之道自处,才能从中脱身。他强调的是处身立世的一种态度,有种养身之道隐含于中。

彭耜《道德真经集注》说道:“此聖人所以履霜而知堅冰之至。”。表达了这是很浅显很小的一些事,但是却折射了世间的大道理。同样是理的表达。

从上述可以看出,老子在此章开篇用了四对例子贯彻了物极必反的辩证思想,表现了盈虚相固之理,此消彼长,过刚易衰。目的是警示世人这些现象的固有之理,按理行事顺势而为。而不要以“智”强行事,不要巧于射利,这要才能从中脱身而出,无为而无不治。

相关文章

  • 老子第三十六章解读

    《老子》弟三十六章读解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王弼本做...

  • 何为“上”?

    今晚《道德经》吟诵二群里,主持赵飞燕老师解读了她对第三十八章的解读。 老子在第三十八章推崇的“德”是上德而非下德,...

  • 韩非子读书笔记(二)

    一、《解老》是韩非专门解读《老子》的一篇。 1、首先韩非讲的是今本《老子》的第三十八章,当然很有可能是原版的开篇,...

  • 《惊世巨变》36

    第三十六章 古城生惊变 窑洞做动员 (1)惊闻 “胖子,你狗R的给我们带啥好吃的了?可把老子...

  • 《老子》第三十六章

    三十六章(治国)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

  • 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这句格言出自《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先固之。”又见《韩非子·说林上》: “《周书》曰:‘欲将败之,必姑辅...

  • 老子语录 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

  • 转《老子》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三十七)国之利器不可以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解读。 上章回顾 天下不可...

  •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4个笔记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 将欲歙[1]之,必固[2]张之; 将欲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第三十六章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dn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