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

作者: 郭峰麟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19:33 被阅读13次

    修心

    从有为法步入到无为法,首先是“觉”的建立,再进入到“行”的基础,最后才进入到无为的清净之体。在这里,“行”的基础便是五蕴,可见“五蕴”是多么重要。

    《心经》上说;“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即是五蕴皆心,五蕴皆行,五蕴皆用,五蕴皆清净,如此才能叫真正意义上的五蕴皆空,也才能度一切苦厄。试想一个人离开五蕴能叫人吗?离开五蕴必将一事无成。

    修心

    这有一个公案,四祖道信将衣钵传与五祖弘忍之后,单人轻舟顺江而下,不一日到了白下(南京),他弃舟登岸,到了五色祥云的牛头山。他来到幽栖寺,问寺里的僧人们:“这里可有修道的人?”一个僧人听到道信如此之问,不高兴地斜了他一眼,悻悻地说:“出家人哪个不是修道的人啊?”四祖一笑,说道:“啊?你说哪个是修道的人?”是啊,身出家不见得是心出家,更不是剃个光头就是和尚。

    修心

    四祖之问,发人深省,让人深思。有一位老僧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从这向深山深处走十里,有一位名叫法融的僧人,独自住在那里修行,由于他整天坐禅,看见别人从不理睬,所以大家都叫他“懒融”,有人看见他打坐的时候,有白猿献果、百鸟衔花的神异,莫非你找的是他?”                                 

    修心

    果然是懒融,他对四祖的到来视而不见,依旧端坐如故。四祖问他呆坐着干什么?他说:“观心”,四祖不动声色地说:“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对于这个问题,法融无法应对,便乖乖地站起来。当他知道问话的是大名鼎鼎的四祖时,连忙施礼。

    山里已十分清静,但四祖却奇怪地问:“还有比这更安详的地方吗?”四祖这一问,其实是在说,“法融日夜劳神,费力将自己限制在清静山中,正是为了所谓的清静而忙得不亦乐乎!而心灵真正的安息之处,并不是外境的清静与热闹。”

    修心

    可惜法融并没有悟道。四祖又接着引导法融说:“千百万佛法之法门同归于方寸之间,无数美妙的德行也都源自于心灵,就是说戒定慧,以及神通妙用,你都自然具备,一切都不离你的心。五蕴本清净。心不迷,蕴自清,心若迷,远山清沟不清静。人身难得,用心证得五蕴皆空,才是真道。”

    修心

    法融问道:“如此用心修证五蕴的功夫。因外境骚扰而生烦恼时,又如何应对它呢?”四祖说:“外境本来就没有好恶、美丑、静闹之分别,所有的差异都是因我们的心分辨而起的。我们以自己的好恶为取舍标准,外境才会出现差别。

    比如,我们认为污泥很脏,可是美丽的莲花,只有在污泥中才能生长。你若好心好意将泥鳅放在清水里,它只会死亡!因此我们的心若不起杂念,烦恼又从哪里生起呢?心灵平静便像镜子一样,能平等地折射出外境的一切,你就能遍知无疑了。尽管天上风云变幻,你只要随心自在,自会烟消云散。五蕴本自清净的作用,也自然透达一切法性。”         

    修心

             

    法融终于大彻大悟了,他自此一改往日“懒融”的习性,开门授徒,讲经说法,行五蕴之功,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甚至在唐高宗永徽年间,山中缺粮,他老人家也早出晚归,亲自到丹阳乞讨。每日返往80里,背米一石八斗,供养300多名弟子修行。因此,牛头山成了吴越之间规模最大的道场,牛头宗也自然形成了。                           

    修心

    其实密宗所有的法门也是建立在五蕴基础上的修行。可以说,“修”字即是“觉心”的过程。加上利用五蕴之身的行,来完善解脱的全部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ds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