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已是万家灯火,开心爸站在窗边,客厅的灯光并不明亮,他的侧脸隐匿在阴影里,声音里带着若有似无的怅然“联合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有祖辈传下来的技艺,我对蒙语的感情也是一样的,我不想让世代相传的母语就断送在我手里。”开心爸抬头望向我,像个孩子一样,有无助、有祈盼、更有深不可测的力量……
确实,我或许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感到痛惜,会对祖传技艺的湮灭感到惋惜,但是蒙语于我而言却是一个陌生的事物。打我出生起,在听、在说、在学的语言就是汉语。蒙语只是电台和公交车上象征性的开场白,如果不是和开心爸的结合,可能我此生都不会和这种语言扯上关系,更不要提有什么感情。蒙语在我的祖辈那里就已经成为了过去时,我自然也不必背负愧对先祖的罪恶感。
但是在这一刻,在开心爸深深的一眼里,我感受到了他的认真,也第一次郑重思考起这个问题。
记得白岩松曾在一期节目中感叹,他的爷爷是正宗的牧民,一辈子只会说蒙语;他的父亲蒙汉兼通;到他仅仅会说简单的蒙语,而他的儿子则一句蒙语都说不了。仅仅用了四代,母语就在他们这样一个家庭中消亡了。
中国千千万万的蒙族家庭中,又有多少人家发生着同样的故事。第一次觉得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中国区域(来自网络)据语言学家推算,今天人类语言种类的消亡速度是哺乳动物濒临灭绝速度的两倍,是鸟类濒临灭绝速度的四倍。21世纪,世界尚存的语言将有50%以上消亡;200年后,90%以上的语言将不复存在。
这决不是耸人听闻,满族是我国的第三大民族,曾建立大一统的清朝,人口已过1000万。但目前10万人中大约只有1人会使用满语。在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绘制的《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上,满语被列为极度濒临灭绝。同时,伴随着语言的失传,满族的民族特征、文化特征几近消失。
这样的问题蒙语亦不能幸免。根据非官方不完全统计,呼和浩特、包头两市二十余万本地土默特蒙古族已经失去母语近百年。呼和浩特二十八万多蒙古族中,蒙语使用者不过五万。包头市约有蒙古族八万多人,蒙语使用人口在二万左右。鄂尔多斯蒙古族近十八万人,约有四万人失去母语。赤峰市八十余万蒙古族中约四十六万人失去母语。呼伦贝尔市二十三万蒙古族中约十一万人失去母语……数字触目惊心。而相对于民族聚居的苏木和嘎查,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语言的消失速度更加让人发指。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上,蒙语的一些方言已经列入濒危,蒙语语言活力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更“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Wilhelm von Humboldt),是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以及文明承传的载体;体现了绝无仅有的世界观、哲学和思维方式;记录了本民族的兴衰、传说、宗教、风俗、医疗、技艺以及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随着蒙语的流失,蒙古族的习俗、诗歌、谚语、哲学……还能传承多久?其中蕴含的蒙古族热爱生活、尊重自然、坚忍不拔、乐观豁达、嫉恶如仇的民族性格还能传承多久?蒙古族恪守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朴素思想和生产方式还能传承多久?蒙古族崇尚的游牧文化和游牧精神还能传承多久?
照片拍摄于2017年7月开心爸小时候也说蒙语,上汉族幼儿园以后就只能说日常用语了。开心爸姐弟两个不太会蒙语一直是阿爸心中的痛。结婚后阿爸和额吉怕说蒙语我听不懂心里难受,在一起就说汉语居多,虽然我也一直尝试着学,却始终连大舌颤的 r 也发不出来,学什么也说不好,学着学着就放弃了。
女儿出生后,阿爸以为我们要让孩子上汉语学校,盛怒之下批评我俩学习不用心,尤其是我,嫁进来这么多年都不会蒙语,孩子不会说也怨我。
对于一家子人都会说蒙语却指望我这个不会说的人,我一度表示很无语。但我也承认,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确实至关重要,管它是不是杯水车薪,努力总归是没错的。一周后,我和开心爸报了一个蒙语学习班。白天上班,下班或周末上课,回家还要做家务、哄睡、夜奶,周末还要带孩子画画、游泳、玩游戏,感觉像二十四小时无休,每天昏头胀脑的。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蒙语,我们把两岁多的开心送到了幼前班,开车送去要近一个小时,加之上班的路程,常常一天就绕城一两圈。幼前班下课较早,腾不出时间的话,就要由爷爷奶奶坐公交车接,因为没有直达,单程就近两小时。姥姥姥爷也常常要从城西跑到城东、城南跑到城北接上她送回我们家。孩子每天舟车劳顿两三个小时,常常在安全座椅上就睡着了,真的很受罪。
讲真,那段时间我特别崩溃。有时候着急上班,常常因为抢道发生擦碰,动不动一边开车一边痛哭发泄。总觉得因为阿爸一个心结,搞得全家人兵荒马乱实在不值。而我还要负主要责任,委屈的无以复加。
可是就在这一刻,在开心爸抬头望向我的一瞬间,在他流露出无助的一瞬间,在他需要我理解和支持的一瞬间,我开始理解他,理解阿爸,理解蒙语老师,理解那些为蒙语奔走的人们。
开心爷爷是成吉思汗叔叔的后裔,奶奶是成吉思汗亲家的后裔。在他们珍视的母语里,不光有一家人交流的温暖,还有祖辈传承的荣耀,更有源自于蒙古族的自尊和自信,以及融入血脉的执着和坚定。
我们的两位蒙语老师也都是知识渊博,极富民族责任感的好老师。巴老师总是迁就我们的时间,常常单独为我们补课到八九点,有时候为了上课就让女儿在旁边自习。在生病住院期间,仍然惦记为我们另找老师,康复不久后就又给我们代课。斯琴老师曾在汉族地区生活了三十多年,一度忘记了蒙语怎么说,中年想方设法回到内蒙,重新学习蒙语,每次上课都极认真、极耐心,总是不计报酬为我们补课,甚至想一直教到我们学会为止。在两位老师的努力下,开心爸基本达到了初三水平,我也能和女儿简单交流。在这期间,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推动蒙语教学的使命感。
在学习期间,我又听说黄金家族后裔河南省司法厅干部关献策为了让8岁的孩子学习蒙语,夫妻二人辞去公务员工作,举家迁往内蒙古……
至此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开心爸、阿爸以及千千万万蒙古族同胞们焦虑的心情。当然我也看到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蒙古族教育,蒙古族老师越来越重视蒙语教学,学生家长不断创造条件让孩子学习蒙语,不断有各种朋友问我在哪儿学习蒙语,哪怕人到中年也要奋力一搏。
我也从被逼无奈、满腹牢骚,到信心十足、满满动力,期待着哪一天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蒙语,和我最爱的亲人一起,漫步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我越来越喜欢这门语言,痴迷于这种文字,热爱这个民族,更加为蒙族的历史文化骄傲。
开心爷爷书法作品我也有着土默特蒙古族的血统,哪怕只有几分之一。可是在纯粹的蒙古族看来,我却和汉族毫无差异。结婚这些年,我和开心爸以及家人没少因为文化认同产生分歧。但在大家一起努力传承蒙语的过程里,我们互相了解,互相爱护,接纳彼此,认可彼此,也完成了一次家庭的融合。
蒙古族自斡难河发迹以来氏族和谱系众多。东部蒙古族也好,西部蒙古族也好,土默特蒙古族也好,混血蒙古族也好,都是蒙古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血统纯正与否,我们都是蒙古族,我们都说蒙古语。哪怕大家说法不一样,也没有好坏对错,保留各自的特色,才能传承各自的历史,保护我们的文化不淹没在历史发展的浪潮中。
所以别问我是谁,我是蒙古族。
在我身边还有着千千万万蒙古族的妻子,蒙古族的丈夫,蒙古族的朋友,蒙古族的学生……不要小瞧我们,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传承民族语言、民族文化的旗手。
今天内蒙古自治区迎来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我想作为一名蒙古族儿女,能为自治区献上的最好贺礼,就是“我们都来说母语!”
内蒙古自治区70周年大庆主会场(来自网络)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
2.何学娟. 濒危语言与文化多样性[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6,(93)95-99.
3.叶琳. 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方法手段创新策略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5(28):4-6.
4.胡宝勒德.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语言流失主要旗县一览表[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221/10/6960014_354411845.shtml,2014-02-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