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干了,花谢了,人老了,牙掉了,岁月变迁,不变的,唯有等待,仿佛等待,为的就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故事做开头。
“我等你回家啊,你爸爸从他朋友那买了两只老土鸭,你回来我们给你做你最爱吃的清炖鸭汤和炖猪蹄儿”。刚拨通妈妈的电话,还未来得及开口,她就先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我本来想开口说的一堆话只化作简单的一句“好,我明天早起就回去。”放五天的假,本来就想着回家陪她几天,因为爸爸的工作并不能经常回家,姐姐和弟弟也在外上班,我知道她一个人挺孤单的。五天时间,计划回去陪她三天,和同事去玩两天,因为今年工作太累,想出去散散心,本想打电话和她说我三号就回来,然而她讲完这句话那一刻我突然就不想去玩了,挂了电话反手打给同事说:“我们下次再去吧,我想在家多待两天。”朋友理解我太久不回家了,说:“没事,本来时间也挺赶的,确实累”。
我突然发现,多少年了,父母一直在等我们回家,以前高中,在外地读书,全封闭式的教学环境,一个学期可以回两次家。后来上了大学,从南方跑到了北方,一个学期回一次家,有时假期跟着老师做课题,做实验或打暑假工,一年回一次家。后来毕业虽然回了南方,还是半年才能回一次家。和家人通电话听得最多的一句就是“我们等你回家”。现在静下来想想,自己有愧,与父母相比,自己是如此的自私。
“等有时间了,我们就聚一聚,好好吃一顿”,“等下次放假,我们一块出去旅游吧”,“等下次有机会,我们一定要磕着瓜子聊聊人生”,几个好友聊天打电话时说的最多的就是等等等,然而最长的一个,我们四年没见了,另一个三年了,那几个最近见着的差不多也有一年了。我们每次都说等下次,等有机会,但实际上,下次一直成为下次,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变成这次。
每次见面,我们都是欢声笑语,彼此默契得问“吃什么”,然后一起回答“随便”,之后便是长达十几二十分钟的骂对方神经病啊,到底要吃什么,能不能决定了。然后商定好,其实每次基本都是吃固定的东西,但好像“争吵”是一种仪式,必须“吵完架”东西吃得才香,然后整顿饭都是在互相嫌弃中吃完,每次要分开时,神经病的和对方说“麻溜的滚吧,朕看腻了”,没有拥抱紧紧的拥抱,只有潇洒的转身,没有让对方看到自己红了的眼眶。然后轻声的说一句:再见,好好的。
“茱萸花开金灿灿,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高中班主任在沉寂了很久的群里发了这句话和一张图。我看到的时候不禁泪目,如今的老班马上就要退休了,回想以前他对我们的点点滴滴,外地人的我深受照顾 ,以前刚上大学的前两年还经常给他打电话,他总说“你们放假了一起回来学校看看啊,扩建了,现在很漂亮的,顺便回来看看我这把老骨头啊”,每次我们都说:好的老师,下次放假我们一起去看你。
但是高中毕业到现在,我从未回去过。那天听他一说,我才想起,我又两三年没给他打过电话了,甚至现在连节假日有时都忘记和他问声好了,因为工作群太多的原因,之前还将高中群设为了免打扰,是今年过年才打开的,看到老师的这句话和这张图,顿时感到无比羞愧。
我们的一生,总是在被等待和等待中度过,亲手开启了一个故事,却无法给故事画上一个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