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从大学毕业,然后开始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结婚、生子。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遵循着这样的循规蹈矩。包括我自己。
村上春树却不是这样的,他是在学校的时候就结了婚,也没有去公司上班,而是追寻自己的爱好(沉溺于爵士乐)去了。然后,他和老婆就一起开了一家小店,做起了一国之君、一城之主,虽然一直生活得十分艰辛,还欠了很多的债务,也换来了很多社会的歧视,甚至也遇到过别人的污言秽语。但是,他至少也提前从社会这所大学校之中学习到了很多,也促使了自己更快地长大成人。
人生之路虽然痛苦、吃苦,但也不能一蹶不振,希望作者的这段话:“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能够成为我们,假如正身处困境之中的慰藉吧。
村上春树有两个喜好,第一个,就是喜爱读书,他是这些形容的:“从小就喜爱读书,捧起书来便心花怒放。从初中到高中,像我这样读了许许多多书的人,周围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二个,就是喜欢音乐,沐雨栉风般听过各种音乐。他说:“不管工作多么繁忙、生活多么艰辛,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是极大的喜悦。唯独这份喜悦任谁都夺不走。”
好厉害的样子,我想我们没有变得很厉害的原因,大抵就是因为没有“不管”和“唯独”出真正的喜欢吧。
村上春树偶尔会去看棒球,正看着球赛,一个念头突然毫无征兆,也毫无根据地陡然冒了出来:“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
“那时的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似乎有什么东西慢慢地从天空飘然落下,而我摊开双手牢牢接住了它。它何以机缘凑巧落到我的掌心里,我对此一无所知。当时就不甚明白,如今仍莫名所以。理由暂且不论,总之它就这么发生了。这件事该怎么说好呢,就像是天启一般。”这种神奇的契机,说实话,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虽然不是写小说,是其它的灵光乍现,那种感觉真的会像天启一般。
比赛刚结束,村上春树就立刻去买了纸和笔,然后开始了每天天亮之前那几个小时的创作,写出了一部小说名叫《且听风吟》。完稿之后,他看了一遍好像不是很满意,于是又彻底地推翻重写了一次。小说的情节大致相同,但表现手法却迥然相异,读后的印象也全然不同。那就是:“只好改用尽量简单的语言讲述内容,将意图转换为浅显易懂的文字,把描写中多余的赘肉削除,使形态变得紧凑,以便纳入有限的容器里。”他好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写作节奏,那是用自己身体的感觉在写文章,不仅有节奏,而且有力量。
《且听风吟》投了稿,不小心就拿了个新人奖。这是村上春树主动抓住了机遇,当然也是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于是他成了小说家。
万事有因必有果,因为热爱、喜爱、着迷,开始追求,一次契机或机遇的把握和孜孜不倦地努力付出,自然而然地就促成了一名小说家的诞生,看似偶然,其实就是必然。
看懂了02刚当上小说家那会儿,估计会产生出很多不同的类似体会和启发吧。比如,刚当上程序员那会儿,刚当上爸爸那会儿,刚当上创业者那会儿。待我细细思考一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