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Day 26】《周易》浅谈

【Day 26】《周易》浅谈

作者: 刘志伟 | 来源:发表于2020-01-27 17:46 被阅读0次

    现代医学表明,大脑的主要运行机制就是通过预测做出行动指令,再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身体的其他部分。因此,通过预测来指导行动是人的天性使然。在初民时代,人们如何做出预测呢?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人们会通过巫术的方式获得一个符号,然后,再由专门的权威人士对符号进行解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巫术的仪式和由此产生的符号,以及人们对于符号的解读方式。

    中国是一个早慧的民族,《易经》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先民智慧的一个结晶。据传它有三个版本,《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其中前两个版本已经失传,只存在于传说中。《周易》是先秦时代流传较广的,由于孔子做了很深入的研究,遂进入儒家经典体系,并被后世列为十三经之首,又称为《易经》。

    马云曾经说过,他从儒家思想中学管理,从《道德经》中学习领导力。这个见解是不错的。中国的语言里一直没有出现“领导”这个概念,“领导”这个词实际上来源于英语“leader”的音译,但是中国古代的“士人”阶层实际上却是最富有领导力的。一部《道德经》,实际上讲述的是“小国寡民”条件下的领导力理念和原则。而《道德经》是一部本于《易经》的演绎作品,《道德经》中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是对易之卦象的高度总结。儒家的《易经》与道家的《道德经》实际上都是对《周易》的解读作品。

    《易经》的卦辞主要体现了儒家对《易》的解读角度,但是由于成书时代较早,我们可以从中一窥先民时代的生活景象。我们来看一下《易经》的预测逻辑:

    《易经》将即将发生的事物(客体)的性质大致分为8-10个类别:“元、亨、利、贞、吉、凶、悔、吝,厉、(无)咎”。这等于把我们通常理解的“好”与“坏”,分成了更为细致的颗粒度,比如把好的方面分为“元(开头顺利)、亨(进展顺利)、利(有所得)、贞(能长久)和吉(有好的结果)”等至少5种情况,把坏的方面也分为“悔(由于过分而有所遗憾)、吝(进展不顺利)、厉(往坏的方向发展)、咎(犯的错误招致恶果)和凶(有坏的结果)”等至少5种情况。

    同时,它又将做事的人和人做事时的态度按性质分为8-10种类别:贞、正、刚、柔、志、顺、中、孚、诚、敬等。这里面包含着一些价值判断,代表了儒家的价值取向,比如做人做事要有志(目标高远),有孚(诚信利他)、有贞(坚持到底)、有正(坚守正道)、有刚(内心刚健)、有柔(处事柔顺)、有顺(尊重规律)、有中(奉行中道),要诚敬他人,慎始慎终等等。古人讲,“善易者不占”,就是说,你如果理解了易经所推崇的做人做事的品格,并按之行事,自然可以无往不利,取得成功。我本人也从《易经》中学会了很多做事的道理,比如要诚敬待人,慎行防危,内刚外柔,在困境中坚守正道(利艰贞),等等。

    由于卦辞用语的多义性,常常会造成一些理解上的困难。举个例子,“贞”这个词,它常常被用来指乾卦的“四德”(元亨利贞),有的人解读为“坚守正道”,很多时候它是正确的,比如“利艰贞”,但是某些场合出现的“贞厉”,就很难理解了。其实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带有价值判断的,表示“坚守正道”,另一层是不带价值判断的,表示把正在做的事情一直做下去(可以理解为一种中性的“坚持”)。

    《易经》是为做事的人提供的预测工具,客观上也可以为正在面临某种选择的人提供一些启示。做事情难免失败,《易经》为失败这件事也提供了细致的颗粒度,以及应对失败和困境的原则,我想正是这一点使得它足以当起“中华智慧书”的称号,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其中涉及困境的至少有《否卦》、“蹇卦”、“困卦”、“坎卦”、“剥卦”、“大过卦”、“明夷卦”等,最难的卦我个人觉得是《明夷卦》,整个时代陷入黑暗,个人的努力没有任何希望,但是好在《易经》告诉你,即是在最困难无望的境地,都蕴藏着光明的种子。

    《易经》的魔力还在于它所揭示的事物演变的规律,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无限演化功能的系统。我将之概括为“反复无极”。它有几层内涵:一是物极必反。看似对立两级的性质之间,其实并没有很明显的界限。事物沿着一个方向发展到顶峰,必然达到它的反面。二是相反相成,对立的两者之间是互相成就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前提,如果在斗争中一方消解了另一方存在的基础,结果常常是自伤的。三是对立的两者互相蕴含在对方体内。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Day 26】《周易》浅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ks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