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人生的相聚总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大家都喜欢说聚散竭是缘。
这话倒也不错,因为这个缘字,只要你理解成“缘分”,那就是个缘分。如果你不这么理解,细想想,可能也不算。
所谓缘分就是个缘由,是个机遇。
缘由,可能是需要合群以便融入一个群体,可能是相互间的抱团取暖,可能因为兴趣相投,也可能是因为三观相近,或者……
机遇,当然就是你们碰面和交流的机会。
奇缘,那是两个特别相融的灵魂,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机遇当中相遇,然后就惺惺相惜了。
奇缘基本都是故事。
现实当中,我们结交朋友的“缘分”,关键因素还是机遇,缘由倒是其次了。
只要机会足够多,我们就可以把很多兴趣不是那么相投,灵魂也不是那么相近的陌生人变成朋友。
不是吗?
现实当中的朋友圈和微信当中的朋友圈惊人的相似。刚开始我们都乐此不疲地加好友、嗨聊互动,可到最后真正能走下来的真的没有几个,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忽略了朋友圈。
那么我们的朋友圈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形成又因为什么而变化呢?
或者换一种问法,缘分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所谓的缘分并不神秘。
心理学研究认为,开启一段友情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大量的非主动接触。
对!所谓的缘分,多数时候其实就是你的成长环境当中,和哪些人有更多的非主动接触!
非主动接触,也就是不用特别努力和刻意制造,彼此就能经常见面和交流。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的好友大部分是你的同学、室友、同事、邻居。
因为他们不需要什么刻意安排,总会反复出现在你面前。我们的很多好友,其实指的就是这种朋友。
这样的朋友,随着环境的变化,只要不再具备反复出现的条件,关系变淡几乎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回头去看,有多少我们在学生年代觉得要做一辈子好朋友的同学,最后都定格在了毕业。
人们经常说的无效社交,很多都是处于这种朋友圈中的。所以要获得更有价值的朋友就要对这类朋友圈有一个过滤,留下个别的优质朋友,然后做一个断、舍、离。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朋友圈结构,找到更多与你志趣相投,三观相近或者对你更有帮助的朋友。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在你原有的朋友圈当中掘金,这太狭窄。也不是刻意去找你需要的某些人交朋友,这太突兀。
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种适合你的,新的“非主动接触”的环境。
比如参加一个兴趣班、读书会、固定赛事、行业协会、论坛等等的社会化活动。在这些新的圈子里,你将获得和你更加同频共振的一批人的更多的“非主动接触”的环境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