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地铁定向活动”的一点感受

对“地铁定向活动”的一点感受

作者: 我不是温柔的小小溪 | 来源:发表于2016-11-06 00:17 被阅读0次

    今天花了将近一整天的时间参加了“稻草人”组织的“城市大富翁——地铁奇遇记”活动,我之所以在开头就强调一整天,是因为接下来我要拍砖了。不适者慎读。

    把地铁4号线作为“大富翁”的棋盘,在每一站设置任务或者惊喜和惊吓,初听上去,我相信大多数人会是“咦,蛮有意思”的感觉,可实际操作下来,似乎离“有点意思”还差些距离。

    首先,活动的意义。

    关于出发的意义。完成任务or观赏风光or城市漫步,定位导致结果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机取向,如果出发目的不明确,或者把目的明确但明显差异过大的人组合在一起,一是增加了磨合成本,二是降低了“产品”体验。这种“以人为本”的活动,目的相对一致,团队随机但“和谐”太重要了。

    因此,我想到第二个问题,分组问题。今天大致是按到场时间先后随机分组,外加个别工作人员人工分配,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太简单粗暴的分组。在某些场景中,差异可以带来头脑风暴,但在像今天这种注重互动、团队协调的活动中,差异更多带来的是磨合的成本和体验的降低。每个人都会为了融入团队做出牺牲,随着牺牲而来的就是积极性的降低,带来的仅是团队任务的完成而不是整体氛围的高涨,完成和完美,这两种体验的差异不言而喻。因此,是否可以考虑在报名或入场时做个简单的“偏好”测试,比如是任务导向型or逛街聊天型or随大流型。一是在初次见面时可以相对容易的破冰和尽快因为某些重合和相似而熟悉起来,二是在接下来的游戏中能相对保持差异不大的频率,减少个体“互斥”带来的“消极情绪”。

    然后,任务设置。同一。任务的设置在确定活动意义时就应有相对应的配套方案。比如,同样是金沙江路的“华师大”任务,其中一项任务是找出华师大三种不同的建筑元素,全队同建筑一起合影即算过关。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稻稻的初衷是“漫游上海”,发现每个站点附件有趣或者好看的地方,那么显然,时间太短,一个校园逛完就可以直接中饭了,再扔不了两次活动就该结束了。如果就是结伴郊游,那么有校园的“游点”在哪里,不确定是否会有共鸣的我们怎么和这个“任务”聊上关系?再加上像我这样任务导向的,只想尽快完成任务解锁更多的关卡的,那么出站一公里,拍三张照片,再回到地铁站一公里,除了刷步数,就更没任何意义了。为不同目的的人群设置不同类型的任务,也许大家可以在到达时各取所需。

    一个游戏或者任务的设置,首先不要为了设点而设点,离站一公里去做一个5分钟的任务性价比太低,走的路上很有可能就磨光了耐性;其次,如果是游戏,是否足够有趣味性,如果是任务,是否足够有参与感和挑战性?再次,每个标题的意义,是不是在任务的要求中得到了足够的体现,你希望我们带走的东西,是否在游戏里暗藏了玄机?最后,站点游戏的奖惩起伏做一些均衡,这样就算总是扔出个1,也能保证任务类型的多样性。

    同样,任意门的设置,初看是为游戏增加了更多的“意外”,但是是否考察过一个任意门开启的时间/收益比,在最终财富不代表任何意义的规则下,节外生枝是我们今天在人广的唯一感受。拉5个路一起合影的意义?写英文&上海话情书的意义?准备礼物的意义??对应的却是800万的无意义。

    所以,个人认为一个活动的开展可以不以竞赛为目的,但可以用各种非名次类的小奖励来保证大家全程参与的积极性,比如最幸运奖,最大步奖(跳的步数总和最大),颜值奖,逗逼奖,仙女最爱奖等,总有人会因为某种目的点燃热情,然后带动一开始并不熟悉的临时团队快速形成一个场域,让大家觉得,至少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以相对增强凝聚力和投入度,产出更好的效果。

    当然活动也有很多亮点,比如微信在游戏全程的使用,每个站点的合影留念,还有稻稻明信片,但如果,如果上面除了二维码,还能有一行或娟秀或刚毅的文字,我相信会更有“和稻稻一起去浪”的感染力。

    以上,并非收钱的黑子,只是站在“如果我是主办方”角度的一点思考,如果以后有自己的活动,希望细节能够足够支撑一个好的idea。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地铁定向活动”的一点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mg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