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说原载1980年1月12日《人民日报》。讲述了工人龚鼎长期旷工不上班,厂长丁一上任后将他解雇了,这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因龚鼎背景特殊,是县委书记的表侄,于是就掀起了一场风波,竟有不同身分、不同地位的人多次上门当说客,先后敲开丁厂长的门,为他说情解脱。
以下为知友感悟:
我对于王蒙先生有一些了解,知道他是我国特别有名的大作家,但是从未看过他的文章。《说客盈门》算是第一篇正儿八经读完的短篇小说,读完后大受震憾——文章还可以如此写。
《说客盈门》的故事内容很老套,是那个时代特殊社会现状的产物;这个故事的精神内核即唾弃对合理的蛀虫行为,批判这个可恨的关系社会。
但是为什么我读完后大受震憾呢?第一,王蒙先生设置了精准、内涵丰富的小节标题“一 他是谁”交代了故事主人公丁一的个人信息及时代背景;“二 被他摸了屁股的并不是老虎”直指文章的内核,丁一是如何摸了假老虎的屁股;“三 一场自发的心理战”明明这一节讲旁人来劝丁一,结果王蒙先生采用了“自发的心理战”为题目,可见大家的笔力浑厚。旁人为何来劝丁一?丁一最后是否鉴定地坚持?这就是一场众人自发的“心理战”。“四 统计数据“这一节的小标题及正文的内容,让我印象太深刻了,王老真的给我上了一课,以数据阐述真理,展示了丁一老一辈先辈的实干为国的大义之情。
整篇文章字数不多,语言功力深厚,是切入人民的语言,没有一句废话,反复读来,越读越香,值得品鉴。
看完了王蒙先生的文章,我依然坚信好的文章不需要过多的辞藻堆砌,只需要记录真实的生活、倾注真实的情感,这样的文字才能打动人。我还是得好好向王老学习老一辈作家的实干精神,训练写朴实干练的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