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信息流攻城略地的弄潮公司,要做上个世纪的古董搜索业务。
不是说,搜索已死么?
搜索与信息流,有相同的本质
搜索和信息流的本质,都是连接人与信息。
简单的说,都是在做连连看。
搜索,是将分解、加权后的信息,与搜索词连接
信息流,是将打标过的信息,和打标过的人进行连接。
搜索是相对精确的。搜索词是固定的,只要准确理解搜索词背后的需求,然后在数以亿计的信息中,找到满足需求的那一个即可。
信息流是相对模糊的。人是复杂的、标签在不断变化,信息的标签则是相对固定的,即使信息量级有限,只要标签匹配就能推荐。
连连看的游戏想得高分,需要连的快、连的准。
连接信息的游戏想要玩得好,需要优质的内容。
搜索,对优质内容的要求是准确、全面、权威。用户的目的很明确,所以搜索结果必须一击即中。
信息流,对优质内容的要求很简单:迎合。无论用户是谁,推荐的信息都要迎合他的兴趣和口味。
百度投资知乎,头条入股互动百科,目的都是为了优质的内容,为了更好的搜索体验。
虽然本质相同,但在连接人与信息的逻辑上,搜索和信息流截然相反。
我们需要一个主动的、准确的信息渠道,搜索不会死。
信息流,兴也迎合,困也迎合
信息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迎合的逻辑。
通过行为、数据,将用户身上的标签不断更新,不断推荐感兴趣的内容,迎合用户。
用户感兴趣,看的爽,于是继续看;系统获取更多数据,继续更新标签……如此循环。
迎合,增加了信息流的用户粘性,却也是信息流最大的困局。
找到迎合用户内容的,是机器;机器使用的,是算法。而算法,简单的理解就是A/B测试。
就像人工去优化广告标题的点击率、着陆页的转化率一样,机器执行A/B测试的效率更高,测试的维度也更广。
而为了迎合,为了提高推荐信息的点击率、阅读率、转发率……机器推荐的信息质量,必然是下降的。
caoz在《搜索已死,谁来烧纸》里面的一段内容,对此解释的比较清楚:
信息投喂的逻辑永远是向下兼容,而不是向上兼容的。逻辑很简单,无论从内容制作者来说,还是从平台的分发机制来说,点击率和传阅率永远是重要的指标……我们知道真正的价值,是那篇论文。可是投喂策略,不太可能会给你推送这篇论文,因为点击率和可阅读性,实在太差了……没有点击率,没有广告费,没有钱赚。
信息流的推荐算法越有效,信息质量下降的速度就越快、范围就越广。
信息虽然是迎合口味的,但未必是想要的。这种感觉,在关掉一个low到爆的标题党页面时,一定能体会到。
搜索可以帮我们找到想要的,搜索不会死。
搜索已死?先搜索看看
在新的信息连接技术出现之前,搜索和信息流还将继续发展、变化。而搜索与生活的关系更密切,也更亟需变化。
牙牙学语的孩子已经能够抱着手机和语音助手对话,这需要搜索;
无论文字、物体、景象……拍一下就有答案的智慧镜头,需要搜索;
理解层出不穷新事物、新人物、新思想、新需求,还是需要搜索……
参考《SEM思维等待更新:5G时代,人们搜索行为的变化》
生活中需要搜索的时候,用起来毫无波澜,毫无惊喜,无非是搜索在不断迭代更新,已经满足了当下的需求而已。
你以为搜索已死,其实是融入到了生活。
而越是融入生活,越是要不断变化、不断进化,适应愈加复杂的场景和需求。
不变,就死。
未来的搜索,绝不是当前的样子。
至于现在,做信息流的都开始做搜索了,短时间内还死不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