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识经济的“双十一”还会远吗?

知识经济的“双十一”还会远吗?

作者: i大牛家 | 来源:发表于2017-03-30 16:36 被阅读0次

互联网击碎了付费的知识经济,还会回头走向付费吗?

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又将来临,随着消费升级的步伐加快,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将华服和美食塞满购物车,这一次,消费热点的风向标终于指向了前所未有的关键领域——知识。

知识经济平台空前火爆

虽然互联网上的付费知识经济早已有之,但从未像2016年这般火爆空前。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各种付费知识服务平台开始发力,众多知识“网红”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分答”自2016年5月诞生,只用了42天,便获得付费用户超过100万,33万人开通了答主页面,产生了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总额超过1800万。 “分答”也藉此获得了一亿美金估值。

同样出自果壳网的一对一知识经验共享平台“在行”,自上线一年多来已经有超过10000名行家入驻,每日交易800次,客单价超过400元。

在企业服务领域,为企业对接外脑专家的平台“大牛家”上线三个月即吸引了超过1000名来自各个行业的企业专家,服务了包含大型央企和小微创业公司在内的100多家客户,客单价超过1000元。

知乎live上线5个月来,已经累计发布了700余场,人均消费为52.08元,重复购买率达到37%,Live讲者的平均时薪超过了1万元,其中最高单场收益达15万,李笑来知乎Live单场10万人参与。

拥有庞大社区用户的罗辑思维,在旗下“得到”APP中推出了一系列付费订阅专栏,订阅火爆。就拿《李翔商业内参》来说,不到48小时,斩获3万名订阅用户(收费199元/人/年),直至今日,他的订阅用户总数是7万余人。

在兴叹于上述华丽数据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付费内容会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出现一轮集中爆发?为知识付费,是否有必然性?

若尝试去分析,似乎不乏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信息过载,筛选知识代价高昂

曾几何时,人们庆幸于互联网带来了免费的知识和资源。事实上,知识从未真正免费!互联网上的知识和信息每一天都在呈指数增长,随着信息过载的程度越来越深,我们发现将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从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筛选出来的成本越来越高!除了筛选成本,还不得不付出鉴别成本。花费如此高的时间和精力,这显然是不划算的,所以付费的知识供给者开始出现。他们为你请到了享誉盛名的大咖,让你不必担心知识的专业和权威,会准时准点地把精心定制的内容推送到你面前,让你免去搜索的麻烦。而这一切,仅仅需要你付费,就可以全部得到。

完成沉淀,内容平台开花结果

从外部来看,不管是知乎、果壳网(在行、分答的母公司),还是罗辑思维,皆从免费起步,在经历了几年的耕耘后,终于沉淀出了一大批优质的内容和高粘度的用户群体,积累了足够的规模与口碑,终于得以将知识经济由免费推向付费。

有趣的是,正如约翰·多恩那篇著名的布道辞所说“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减少”,这个道理反过来,正是由于这些平台多年的耕耘和沉淀,才共同促成了当下一个良好的知识经济付费势头,他们不但彼此成就,更惠及整个行业。

深层内因,人们时间利用习惯的改变和技术进步

就像人类的每一次社会进步本质上都是工具的进步一样,知识经济由免费转向付费的背后,应该也有着更加深刻的原因。其中,新科技新产品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人类时间利用方式的改变,恐怕才是最根本的那个答案。

我们只要稍加搜索便可以发现有趣的事情——果壳网创建于2010年11月14日;知乎的上线时间是2010年12月20日;而差不多仅隔了一个月,就有一件影响了全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大事发生——微信于2011年1月21日正式推出。如果我们把时间稍微往前拉长一点还不难发现一个更为重要的时间节点——2010年6月8日,苹果公司正式推出iPhone 4,这被普遍认为是人类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的标志。

与其把这些事件看作是“巧合”,倒不如对其背后相互关联的必然性一探究竟。智能手机的普及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时间的利用方式,原来不得不花大段时间在计算机上面完成的事务,自此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轻松完成;微信这个超级应用软件一边进一步击碎我们的时间,一边又用朋友圈、公众号里的海量内容将这些碎片时间填充起来,造成的结果就是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这种“短平快”的信息接收方式了。记得罗辑思维在刚刚推出的那段时间,罗振宇就不止一次地提到,罗辑思维的推出正是看准了微信推出公众号带来的无穷红利。之后的事实的确证明了这一点。

有了智能手机做强大载体,有了人们利用碎片时间充实知识的巨大需求和使用习惯,再加上技术上能够轻松实现的“短平快”的信息传递方式,这些都让收费的高效知识传播成为可能。所以今天,付费知识服务不再意味着你要前往某个培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班,而是只要轻松动动手指,便可以接收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咖牛人为你一对一提供的一段语音或者文字。

新技术曙光微露,知识经济的“诗与远方”

人类获取知识方式的演变,几乎就是人类历史演进的某一个侧面,从口传心授到看书阅读再到实时分享,从免费到收费,几乎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随着诸如VR、AR等新技术的发展,远程获取知识将变得更加身临其境,知识供应商将能够对接进更多用户的应用场景。如此看来,知识经济,或者说付费内容经济的春天,想必还在远方。

更多资讯,请点击:https://www.daniujia.com

相关文章

  • 知识经济的“双十一”还会远吗?

    互联网击碎了付费的知识经济,还会回头走向付费吗? 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又将来临,随着消费升级的步...

  • 暖冬屯书~好书来咯~

    朋友们,双十一的脚步已经远去…… 那么双十二 还会远吗? 会远吗? 远吗? 吗? 今天知美君在这里向大家诚挚推荐 ...

  • 不会太远

    冬天来了,离春天还会远吗?失败了,离成功还会远吗?哭了,离笑还会远吗?远, 可是不会太远.... ...

  • 评改作文记

    春天来了,你还会远吗? 李迤晨 春天来了,你还会远吗?...

  • 【圣诞在即】收下这5只海洋“福将”,明年想不成功都很难!

    圣 诞 快 乐——圣诞送“福将” 冬至已过,圣诞还会远吗?元旦还会远吗?新的一年还会远吗? 回首2018,您过得还...

  • 淘宝开店教你打造黄金标题,提升营业额

    生意人都知道的金九银十,我们过去了金九马上就要迎来银十,国庆休假也不能忘记我们的店铺操作、十一将近,双11还会远吗...

  • 立秋

    文/何必悲欢 秋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远,还很远。 月升了,夜还会黑吗? 黑,还很黑。 雨停了,风还会凉吗? 凉,...

  • 365天绘画打卡·Day33

    春天还会远吗?

  • 人间四月天

    春天还会远吗?

  • 每日一简(14)双十一

    十一月一号到了,十一月十一还会远吗? 我每年都要过两个双十一的,一般前面这个用来感慨人生少钱,后面那个用来感慨人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经济的“双十一”还会远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rp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