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河湖港汊,小桥流水,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码头、古桥,据说,在清末年间,无锡城内的石拱桥有60多座,城外则有300多座。
钱公桥位于蒋更上南前村,植福禅寺西边,河流北侧。一路问询了三位热心村民,一位面包车司机,一位阿姨,最后遇到一位村干部模样的男子,热心地向我介绍起蒋公桥,告诉我也叫丁公桥,系当地两家大户人家出资修建了这座宋代风格桥梁,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他一直带我到一块菜地路口:“从这里向里一百米”望着眼前的菜地和不远处的丛生杂草,实在看不出前方可以通行,大约看出来我的犹豫,他加重语气重复道:“从这里向西一百米!”
既来之则安之,横下心去:前进。果然一路荆棘,有一段脚下几乎无所谓路,道路一侧是河流,另一侧灌木纷杂,有一户人家的坟墓赫然在目,更显幽深恐怖,好在不一会儿就看到前方左侧露出了一座桥梁的身影,于是加快脚步来到它的身旁。
桥身前面古朴,北侧西边两块文物保护碑介绍着它的历史和建筑特色。为什么说它是宋代风格呢?因为宋代的石桥均以武康石或阳山石为石料,而钱公桥就是无锡惟一一座宋代形制的清代金山石桥。
专家推断,该桥建于明代中期,不过整座桥的形制完全仿自宋桥,以坚硬的金山石桥面制成拱形,并从整块的金山石桥身上凿出石阶,北侧八级南侧九级,十分罕见。桥墩上还有插木搁栅的石孔。据介绍,这种宋桥特有的石孔是因武康石强度不够,建筑者用木头插入作为搁栅增加强度而特制的,坚硬的金山石桥根本无须“画蛇添足”,而这座清金山石桥却全盘照搬宋桥形制,堪称当时“修旧如旧”的典范。由此,专家推断钱公桥所在地原先应当有座宋桥,后被毁,到了明中期由当地钱姓和丁姓人家出资照原样修了这座金山石桥,人称“钱公桥”也称“丁公桥”。
钱公桥为三孔三节石板桥梁,长度16米,据介绍原有栏杆,现已不存,桥身古朴简洁,稳重大气,不加修饰。好一个小桥流水人家景象!
该桥依然发挥着桥梁的功能,阅读文物保护碑文字之际,一位红衣阿婆由南往北桥上通过,可惜没有来得及按下快门。
2023-7-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