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外生活故事海外生活
10个关于“人”的故事:是谁在异国他乡照亮了你的世界

10个关于“人”的故事:是谁在异国他乡照亮了你的世界

作者: 岁月的小偷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11:22 被阅读3次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帆在远方」,更多新文欢迎挪步公众号

写这篇文章的契机很偶然。当时和一个朋友在吃晚饭时聊天,聊到我目前正在做的这个有关移居生活的项目,想做一些人物访谈,在整理一些想要问的问题,那时脑海中闪现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当你搬到一座新的城市或者国家时,有没有遇到过让一个让你特别难忘的人?他可能曾经带给你无私的帮助和温暖,也可能对你产生过很大影响,带给你很多前进的动力,亦或是在关键时刻带给你启发,开阔了你的思维和视野……因为这个人,你在异国他乡的生活从此变得光明和闪亮。于是我开始了这个访谈,采访了身边所有我能想到的有过海外生活经历的朋友。有人说是同学朋友、有人说是同事伴侣,有人说是寄宿家庭(host family),还有人说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从中筛选编辑出了下面这10个故事。希望这些故事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光亮。

1

Jennie

香港

“出租车司机”

几年前第一次来香港,事先不知周日学校宿舍不予办理入住手续,而我过来之前也没有做足攻略,一心只想着去学校和宿舍路线,当天参加完学校的迎新会已近天黑,没能找到住处。当时拖着重重的行李箱,背着大书包走到学校门口,面对一片昏黄的夜色,心想我在香港的生活就要这样开始了。

走出学校我拦下了一辆路过的的士,问司机能不能载我去最近的宾馆,价钱便宜一点的。司机说现在这个点估计很难找住处了,兜兜转转了一会车子停在一间宾馆前,司机说这是教会经营的宾馆比较安全,让我下车进去问一下有没有客满,结果不出所料都已经爆满。后来见司机转了几家都满了,我就让司机把我带到最近的麦当劳,希望就那样将就一夜。司机跟我说一个女孩子在外面不安全,这期间司机打电话给他太太,让他太太在网上帮我寻找宾馆的数据,转了好远还是找不到宾馆,在我的坚持下司机把我放在一个至今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麦当劳。下车时司机特别拿纸写下他的名字和手提电话,说如果遇到问题就打电话给他,让我注意安全。我接过那张纸心中无限感动……何生,是我认识的第一个香港人。

我从的士上卸下一堆东西,拖着进去了那间麦当劳,那是一个小小的角落,座位不多,人也不多,看着好失落也有点害怕。还没进去我就又拖着那一大堆东西从商厦走出来,在门口的便利店买了一张手机卡,倚在旁边已经拉闸的门店前面,无助的打电话给内地的朋友。

不知过了多久,那位何生居然又出现在我前面!他又回来了,下车走到我前面,说他太太帮我找到了尖沙咀的宾馆要带我过去,我当时都懵了,再次看到他时都要哭了,说了很多谢谢谢谢……他帮我提着行李上车,我看到了车内坐着的一家子,有两个可爱的小朋友。何生说他们一家人刚吃完饭,顺便带我去尖沙咀。他太太是个很有气质的女士,微笑着跟我打招呼,让他们的两个儿子叫我姐姐。一路上我们聊着天,他们也关心的问了一下我读书的事情,就像新认识的朋友一样。

穿过几个高架桥过了一会我们就到了尖沙咀的那间酒店前,何生下车帮我把行李放下来,说里面住了很多南亚裔人让我照顾好自己,并把宾馆的楼层和负责人的电话告诉我。何生最终没有收下我给他的车资,那时已经将近夜晚11点了,我就站在那栋商厦门口,目送那辆红色的的士转弯开走,消失在尖沙咀璀璨的夜色中……

接下来的几年,每次在香港坐的士我都会想起何生,再也没有遇到过这样温文尔雅的司机师傅了。庆幸我初到这座城市遇到了充满人情味的一家人,并一直相信这是一座拥有人情味的城市。

2

Yang

美国

“洋妈”

2003年,文化交流,高一的我来到了美国中部kansas州的首府Topeka,遇到了我的host family(寄宿家庭)。在那个时期高中出国还不是那么普及的事情,何况要在未来的一年里,和住家吃住在一起一年。虽然事先有过简历的互换和所谓“挑选”的过程,但真正和一个“陌生人”以及他们的家庭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无比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愿意付出真心的住家,一位60多岁,却愿意接受并照顾一位中国留学生的“host mom”,她叫Arliss。

这一年给我带来的收获和变化,我相信是一辈子的。面对我的一些东方人固有的客气,Arliss最常见的回应是:“你这一年就是我的儿子,所以这是我应该做的。”尽管她并不是非常富有,但她愿意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金钱花在我这么一个“临时儿子”的身上。起初几周,我们互相之间都会有一些适应的阶段,但她不遗余力,带着我去和她朋友见面,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尽可能让我多看到他们的生活;尽管她年龄已经不小,但还是用她那似乎永远都用不完的活力感染着我。

年少时期形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相信是会伴随一生的,和我一同出国的有些同学可能运气不佳,遇到了脾气不好,或者文化冲突比较严重的家庭,但我一直为自己能够遇到这么一个“洋妈”而庆幸。这些年来,我也一直和她保持信件往来,她喜欢耳环,我每年圣诞节会寄给她这一年收集到的各种新奇款式,而她,也会时不时的用最朴实的礼物——自制的曲奇饼干,我在她家时的最爱,来回应我。尽管在此之后我利用硕士学习的交换机会只回去见过她一次,短短的7天,但似乎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远离,还像是那个2003年懵懂踏上美国土地,以及那个2004年夏天因为要离开而痛哭的少年。尽管她的背景、年龄、信仰,都和我大相径庭,但人和人的缘分以及感情,可能就是这么神奇。

3

Lucia

加拿大

“一直坚持的自己”

现在回头看10年前,刚刚出国的那段日子,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我一开始来加拿大,是在Edmonton念书。那是一个很冷的城市,靠近北极圈,在城市里,深夜就可以看到极光。一年里,冬天能有七个月。上大学的时候,零花钱也很少。去Subway点三明治,结结巴巴点不出来的那天,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房租到期了,要搬家,但是没有车,和几个师兄师姐,在雪地里抬着箱子,坐公交把家搬好的。如果是留在国内,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有,那种跌落谷底,然后一点点往上爬的经历。但是当时心理就是有股劲儿吧,不想妥协,没办法想象,如果不给自己一次机会,将来会有多后悔。其实很多时候都觉得,坚持不下去了,但是想想又觉得没关系,跌倒了,就在泥里歇一会,然后再爬起来。现在天天都会给自己讲一句话-“不能停止折腾,不然生活会太无聊,以梦为马,一路追光,还有好多好多事情,没有实现呢!”

4

崴子

西班牙

“老年朋友”

初到西班牙,参加语言学习班,第二个月月底,学校的一位负责人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开会,除了语言班的同学,一起参会的还有“老年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已经退休的老人,他们追求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选择来“老年大学”继续“深造”。学校的目的是:让留学生和本地老年人结成对子,让留学生生活更便利,同时给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乐趣。就这样,我结识了我的西班牙老年朋友:克鲁兹(CruzGarcia Sanchez)。那时我24岁,克鲁兹67岁。

克鲁兹退休前是拉里奥哈La Rioja当地一家著名酒厂的酿酒师,我学习的专业是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因此,葡萄酒自然成为了我们之间的纽带。第二次见面,克鲁兹便借给我五、六本专业相关的书籍,同时带我去品尝各种风格的葡萄酒。之后的每周,我们都会见面两三次,边喝葡萄酒边聊天。克鲁兹身上的两点让我印象深刻——首先,任何时候,他都不让我掏钱,无论是一起喝酒还是吃饭。“你是学生,现在的经济能力有限,等你将来事业有成,再请我吃大餐”,克鲁兹总是这么说。另外,他时不时教我一些地道但又略显低俗的西班牙语词汇,“好的东西你要学习,不好的东西也要了解啊”,克鲁兹为自己“狡辩”时,常常带着“不怀好意”的大笑。

以后的七年,我跟克鲁兹及其全家一直保持着联系。由于年龄的增长和自身一些疾病,克鲁兹不像之前那么活跃了。但每次我们见面,他还是一如既往地跟我开着玩笑,并鼓励我要自信、要乐观。2017年9月,克鲁兹参加了我的博士答辩,见证了我留学七年的最终收获。2017年10月15日,克鲁兹夫妇送别即将回国工作的我,他含泪对我说:“你西班牙的父亲克鲁兹和母亲伊萨贝尔永远欢迎你随时回来!”

如今,我有了自己的葡萄园,正迫切等待着第一轮丰收。我准备把它们酿成葡萄美酒,装上几瓶,带回西班牙……

5

Jasmine

美国

“同事”

在美国湾区生活这些年里,给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同事Kelly,在她身上我可以学到很多跟家人学不到的东西。Kelly是台湾人,在美国读硕士,毕业后进了我们公司。她带给我的印象就是很礼貌,很客气。我是东北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北方人不管性格好坏,比较少有人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的时候还能慢条斯理地讲话,有些人会比较倔强,会喜欢争执和表现自己。但我看到Kelly这个女生,她会比较退让,然后慢条斯理,对任何人都特别客气,说话时会加一下称呼,会话中总是会说“谢谢”。她说话就跟林志玲一模一样。如果她看到我脸上有不开心,会询问我:“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哈哈,就是一定会加个“请”字。我觉得这种礼貌客气的态度是很值得学习的。尤其在工作中,当我们跟同事或者客户,厂商的接触的过程中,保持一个好的态度可以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而Kelly也表示过她很喜欢北方人大气、直爽。我也发现她有的时候想要表现的很大气,但就是小家碧玉型的,无法大气,哈哈!

6

Sigi

瑞士

“机场地勤阿姨”

读大学期间,我在日内瓦和加勒比分别有两个实习项目,当我完成日内瓦的实习,即将从日内瓦机场飞往美国,然后转机前往加勒比时,才意识到我没有美国签证,所以不能在美国转机,只能重新买其他可以直达的机票。当时我只是一个穷学生,身上的钱不够再买一张机票,打电话给我在香港的姐姐求助,但是姐姐只能帮我买到第二天的航班。于是我想自己只有在机场等上个一天一夜。但是这时机场的一位地勤阿姨跟我说,机场晚上会关闭,我不能在那里过夜,她建议我去住酒店。然后她打电话帮我询问了下,发现附近的酒店都已经住满了。于是她邀请我到她家里晚上住一晚。到了她家,阿姨专门给我准备了单独一间客房让我在里面休息,睡了一夜之后,第二天她又送我回机场。后来我问她为什么愿意帮助我,她说她希望她的女儿如果像我一样在外面遇到困难,也会有人可以伸出援手。

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但是我现在回看那些年在海外生活的日子,无论何时遇到困难,总是会遇到一些像天使一样的人,来帮助我度过难关。当我到达加勒比时,在海边散步,被抢劫,但是遇到了一个好心的路人,帮我追回了我的钱包。在温哥华读书的时候,我住的那些Host families也都对我特别好,一个家庭跟我说,以后如果再回温哥华还可以住他们家,另外一个家庭当时还很用心地教我学英语。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是乐意帮忙的,但前提是你要主动去问,主动去寻求帮助,不要怕被拒绝。当你脸上总是保持微笑,并且善待他人的时候,别人就会愿意接近你并且伸出援手。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不公正的待遇,也要勇于站出来为自己出声。

7

Kit

加拿大

“老公”

我在香港工作期间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Bryce,之后我们在香港结婚,还养了一直叫Alba的狗,四年前我和Bryce带着Alba一起搬到温哥华。

Bryce是在温哥华出生长大的CBC,搬到温哥华,对他而言是“回家”,对于我而言,是离开我的家乡,因为我的朋友和家人都在香港。但是,Bryce让“搬回温哥华”这个决定,对我而言变得很容易。在我们决定搬到温哥华之前,他带我来过这里两次,每次他都有问我对这个城市的感觉如何,并且和我分享他在温哥华最喜欢的地方,我们还一起去探索这里有哪些新的餐厅和活动。

如今我们已经搬到这里生活了四年,这四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很庆幸当初我们做出了这个将家定居在温哥华的重大决定。去年,Bryce和我的儿子出生,我非常推荐所有刚做妈妈的朋友去参加当地的产前和产后课程,因为它是交新朋友的最好地方之一。

8

Alice

加拿大

Youtuber/网络视频主播

刚搬到加拿大的时候,想提高自己的英语,于是在YouTube上搜学英语的视频,然后搜到了Maaaxter这个频道,教中国留学生学地道美国英语。主播叫Maggie,一个中国女孩,曾经在美国读研究生,然后留下来生活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英语练成了native speaker的水平,看她的视频让自己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就是即便你不是在国外出生长大,不是在国外读中学或者本科,也一样可以把英语练到nativespeaker的水平。她的热情活力以及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很有感染力,从她的频道中学到的不只是英文,也学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她的视频给我在海外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希望可以有一天跟她一样,也可以有自己的YouTube频道,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9

Wei

美国

“同学”

Julia是我在美国Williamburg读MBA时的teammate,一个美国女生,她之前在MIT的招生办工作,接触过很多国际学生,他们有和清华大学的合作项目,因此她一直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和中国同学关系也都不错。她不仅在学习做项目上给予我很多帮助,生活中我们也是好朋友,我们周末会一起去公园散步,然后去她家看电影喝啤酒。感恩节她还邀请我去和她的家人共度节日,和他们一起烤火鸡,聊天看橄榄球,晚上带着礼物一起去走访他们的亲友,让我感觉像回自己家一样温暖。她现在在德勤做战略咨询,会跟我分享一些工作上的经验,在职业规划上也会给我提一些宝贵的建议。很感谢在美国遇到这样一个好朋友。

10

船长

美国

“很多人,很难选出一个最字”

刚工作的时候,只身一人来休斯顿,谁都不认识,而且当时工作环境,身边也没有几个能说中文的。在那段时间,对我有影响的人很多,很难选出一个“最”。现在几年过去回头再看,我觉得在陌生的国家和城市,认识的每一个人,都给予了在前进道路上或多或少帮助和鼓励,每一个人都很关键。比如说,我刚工作时候,总经理跟我谈话,就告诉我刚毕业的人如何努力工作,他跟我说你现在就是多学,等你几年之后你就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了。比如一个交情不多的朋友,在一次聚会上聊到未来,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再比如一个曾经玩得很好的朋友,帮我介绍了现在的工作……

以上就是我采访搜集到的10个关于“人”的小故事。最后说说我自己的感想吧。如果被问到相同的问题,我想我的答案可能最接近于最后一个回答,真的是觉得在这条路上,有太多人对自己产生过正面的启发和影响,也有太多人在关键时刻给予过自己无私的温暖和帮助,很难选出一个“最”字。就像“蝴蝶效应”一般,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当初没有遇到那些人,我的人生轨迹会完全不同,我不会生活在今天的地方,成为今天的自己。所以每次想到我在移居不同城市中遇到的那些推动我成长的人,都会非常非常感恩。

当初想到这个以“人”为主题的访谈,是因为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想要实现理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和提点。曾经在香港做猎头的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你身边围绕的是什么样的人,相比你人在哪里、以及做什么更重要。

搬到温哥华之后,我从一个视频中了解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叫“law of attraction/吸引力法则”。其中一条是“you attract who you are/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然后结合上面做到的人物访谈,我尝试着去深究,那些我们看似偶然遇到的带给我们温暖和启发的人真的只是偶然和运气吗?

当时看到Yang分享的那篇关于hostfamily的故事后,我又追加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你能够遇到Alisse并且建立起这么好的关系和情谊?是不是也跟你的性格有关?

(我把他回答中打动我的几个点标注了出来)

Yang说:“我觉得确实有脾气的因素,我还是很愿意去接受新事物的,也比较能理解各种人情世故,她带我去见朋友,其实不少都是老人啦,她的舞蹈朋友(她喜欢跳老年交谊舞),社区朋友之类的,但我一方面很感激她的无私,毕竟这也是要花精力安排的,另一方面反正很多事物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多些接触也挺好的,我也比较积极参与他们教会的活动,虽然我不信教,但我觉得这是他们社交的主要圈子和方式,他们确实也不会因为你是否是基督徒而对你有什么看法,每个人都很淳朴很开放,所以我也很愿意参与他们的各类活动,其实也挺多样的,打保龄球啦,烧烤啦,义工啦之类的。”

我觉得他的回答也印证了吸引力法则,一个心态开放,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主动参与当地活动,拥有好奇心,并懂得感恩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吸引到那些正能量的人,然后享受生活。而除了Yang之外的其他被采访者都是我曾经的朋友,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境遇中折射着他们性格中的亮点。所以,那些看似偶然的背后都蕴藏着必然。所谓的“运气”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运气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创造的。

后来我又问这些朋友会给那些想要融入国外文化生活的人什么样的建议?一个朋友这样说:“不要把外国人看成是跟我们不一样的一个群体。首先要相信,有着不同信仰,操着不同语言的人,完全可以做朋友!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好人多;以我的经验,一旦彼此相互信任,绝大多数外国人都愿意给予留学生或移民帮助,并愿意跟他们成为朋友”。他的回答让我感触最深的两点是他提到了两次要相信,相信和外国人完全可以做朋友,相信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好人多,还有就是他提到了“信任”,让我想到了之前从一部美剧中看到的一句话:“when you believe in people, people come through”如果我们希望遇到美好的人或事,不妨先调整自己的信念,相信别人也相信自己,因为唯有相信,才有可能。

相关文章

  • 10个关于“人”的故事:是谁在异国他乡照亮了你的世界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帆在远方」,更多新文欢迎挪步公众号 写这篇文章的契机很偶然。当时和一个朋友在吃晚饭时聊天,聊到...

  • 浅读《张爱玲传》

    在繁华的世界独自美丽 细数关于张爱玲的倾城往事,从十里洋场到异国他乡,动荡时期的临水照花人。 这本书一共有七章...

  • 谁在你的故事中哭泣 你在谁的世界里悲喜 是谁在窗前栽花 是谁在夜里点蜡 明媚的光阴试图留住 生命即兴的涂鸦 是谁在...

  • 在我孤独时伴我度过难忘时光

    看了电影《德令哈之夜》才知道,"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也知道了关于德令哈的故事,今天与远在异国他乡...

  • 你的世界,是谁在控制?是谁在主宰?

    “你觉得的事情,并不是真的事实。” 当有人第一次跟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勃然大怒,这是怀疑我的“判断”能力吗? 当有...

  • 我和你

    是谁在湖底摇曳着火焰 是谁把羽翅遗留在窗边 是谁让飞虫游弋乱碧水 是谁遣明月照黑了白天 你的世界茫茫云烟 你的世界...

  • 你 你的世界灯红酒绿 我的世界书生意气 是谁在彷徨 谁在迷茫

  • 你是谁

    天亮了 很多人早起了 还有很多人依然睡着 这世界是谁的天堂 又是谁的地狱 谁在逃避 谁在打拼 有人哭 有人笑 。。...

  • 照射

    雷达真是个好东西可以照射一切鬼魅魍魉现了原形照照民主进步的丑照照国民大党的庸湾湾啊 你亮了 为什么世界之大你不看为...

  • 张爱玲:一个追随岁月静好,现实安稳的女人

    不知何时起,就开始喜欢听张爱玲的故事,阅读关于张爱玲的书籍,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个关于“人”的故事:是谁在异国他乡照亮了你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tp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