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手绘读书
杜甫《梦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作者: 六步成文 | 来源:发表于2022-04-24 09:09 被阅读0次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华州司功参军的官职做得委实憋屈,与他当初致君尧舜的理想渐行渐远。山河破碎,壮志难酬,杜甫愤而辞官,南下蜀地,四处漂泊。

    杜甫

    此时的杜甫忽然明白,当年李白每一句看似豪放的诗文,背后都是百感交集的辛酸无奈,都是壮志未酬的酒后真言。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李白,当年他假装狂放,真是令人悲哀,十六年后的杜甫终于读懂了那个曾经在自己面前放浪不羁的李白,原来他是故作癫狂,“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原来他只是飘零无依、借酒浇愁而已。

    而十六年前,杜甫写的却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从飘然到飘零,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中间隔着的却是一条历史长河,隔的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蹉跎人生。

    假如当年在东都洛阳,李白遇见的不是一心入仕的杜甫,而是乾元年间理想破灭愤而辞官的杜甫,那么,所有的一切是否会发生改变?

    答案不言而喻。境遇不同,人生就会不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杜甫已经判若两人。

    杜甫《梦李白》

    安史之乱爆发前,杜甫心中的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史之乱后,杜甫颠沛流离,尝尽人间冷暖,李白在他的笔下已经不是“喝一斗酒,作诗百篇”的谪仙人,而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已经不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而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十六年后的杜子美,听闻李白流放夜郎,十分忧虑,常常在梦中思念李白,写下了《梦李白》二首,杜甫梦中见到的虽然是李白,但他写出来的何尝不是自己?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李白吾兄,你忽然来到我的梦里,是因为你知道我常常把你记忆。在梦中,你的模样为何变得模糊?是你的灵魂还是你本人我实在无法分辨,可能是因为如今你远在他乡生死未卜吧!

    李白《上阳台帖》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在梦中,在一个因为战争而错乱的时空里,杜甫与那个再无交集的李太白心意相通,灵魂合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一句已是千古绝唱,读后令人扼腕叹息,这首《梦李白》可谓心有灵犀,感情真挚,字字锥心。

    当年的杜甫看当年的李白,只看到了豪迈俊逸的表象,而今天的杜甫再看当年的李白,其实是“悲感至极而以豪语出之”(《唐宋诗举要》)。

    时间不对,终究是彼此错付了。

    历经忧患后的杜甫,他的精神气质与李白达成了统一,在不同的时间二人诉说着相同的情感,他们本可以是知己,却隔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的错乱时空,遥遥相望。

    成都杜甫草堂

    一千二百年后,当六步读到这首《梦李白》时,只有深深的惋惜之情,我不相信当年的李白读到这样的句子,竟没有任何回复?竟没有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也许是没有读到,也许是身陷囹圄,也许是重病在身,但无论如何,从那以后,没有人能够再写下《梦李白》这个题目,不仅仅是因为没有资格,更是因为没有人可以复制那段历史,那份友谊,那段过往!

    更是因为没有人可以见证那痛饮狂歌的豪迈,那飞流直下的壮观,那手摘星辰的奇诡,那绣口一吐的盛世繁华!

    曹植七步成诗,我六步成文。

    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梦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tt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