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脑海中的世界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准确反映,我们对事件发生频率的估测也会受到自己接触这些信息的频率与个人情感强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众所周知,媒体从来不会报道那些司空见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这样做没有流量,不会有人关注。相反,那些不怎么发生,新鲜和尖锐的事,不同寻常的事会格外引人注意。
媒体发布的这些很多人会愿意和经常看到,有了这些东西,人们就会以为新闻上的事发生概率大、会影响巨大。加上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情绪高涨,也许是焦虑,也许是愤怒。
网络发达的今天,人们发表自己的看法门槛很低。当广大网友发表着对待新闻的看法时,新闻的热度就不断升高,那么媒体就会不停报道后续,来维持高流量,高热度。
媒体不仅影响了公众的兴趣,也受到了公众兴趣的影响。编辑不可能忽略公众的需求,就对某些话题和观点进行大量报道。
关注的人数很多,那真正了解真相的人有多少呢?人们在热点新闻的影响下,情绪被带动起来,很可能就会认为这些事情发生的频率很高。因为他们接触这些新闻的频率和新闻热度有关,新闻越热,报道的次数就越多,后续跟踪就更多;而新闻热度又和人们的情绪有关,引起情绪波动剧烈才会有更多人关注。
人们在脑海中的世界首先是遵从直觉判断,而接下来的比较耗费精力的深思熟虑又不太愿意费力去判断好坏,出于省力原则,自然会跟随直觉的判断。
人们想到不同风险的轻松程度与其对这些风险的情感反应是紧密相连的。我们总是特别容易想起那些骇人的想法和画面,而那些流畅生动的骇人印象又会加深我们的恐惧。
因此,当一个新闻被报道出来的时候,人们看到会先判断是喜欢还是厌恶,对此有么强烈的情感反应,再根据内容能够引起联想的轻松程度来下判断其真实程度。人们不会仔细想对这件事的评价如何,因为太费精力,人们只要凭感觉就能替代理性来得出结论。
人们认为龙卷风比哮喘更容易致死,尽管后者的致死率是前者的20倍。
看看这个事实,是不是看到就感觉能想象到的画面,那种真实感,怎么也是龙卷风带来的情绪波动强烈吧。可事实就是这么回事,要分辨就得费力去思考,找数据来支撑,人们不会因为这么一个无关紧要的东西就找证据,即使细想一下都不太愿意,下意识就能做判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