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读《史记》。
用一下午时间,读完了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五帝通常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
五帝本纪开篇就是从黄帝写起,首句是“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然后简单介绍了他的丰功伟绩。
黄帝驾崩后,其孙高阳继位,即颛顼。颛顼又传位给侄子高辛,也就是帝喾。尧名叫放勋,是帝喾的二儿子,他接的是哥哥挚的班。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尧之前,其实帝位也是世袭制,家族传承,只是到了尧,他因为儿子朱丹不才,为了“终不以天下之病以利一人”而在全天下选才,最后将帝位禅让给了舜。
可是,尧并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啊,史太公写道尧“使九男与处,以观其(舜)外”。这九男应该是尧的九个儿子。德行如何呢?“尧九男皆益笃。”就是说,原来还可以,自从与舜相处后,更厚敦。
即使如此,尧楞是一个没看上,为了百姓的幸福,非要把天下交到一个外人手里,其胸怀之宽广可见一二。
卷一虽是写五帝,但叙写轻重有别,其中对虞舜书写最多。从史太公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仁义、孝顺、宽容、敦厚而又有魄力的舜帝。他出身名门望族,是黄帝的八世孙。所以,虽然他出生前几辈人皆为庶人,但骨子里却有着天生的贵族气。
作为部落首领,舜自然是合格的,他用贤臣,除恶人,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使“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而“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然而,就他把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封为诸侯这件事来说,我却有些不以为然。在舜未为帝前,象屡次害他,欲置他于死地。可是,继承帝位后,他却封象为诸侯。以舜之德应该不会做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啊,以德报怨固然没错,但像象这种不忠不义之人,当了官只能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我很想知道,象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