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教育创始人李一诺说:最初的力量来自于他人的认可,之后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渴望,最终力量来自于面对真实的生命。
写作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从开始的流水账,听课笔记,到真实的感受用了一年,300篇之后,才能够把自己经历和书籍结合起来。
我们都有类似的感受,当打破原来的舒适区表现出不同的时候,你的圈子就会出现质疑的声音,有的说,写这个有什么用?有的看着你什么时候放弃。
羡慕,比较,妒忌是常见的心理状态,特别在自己认为比较近的关系里更容易出现。所以感恩,随喜是需要修炼的。
有质疑的,同样也有认同的。网络中从未相识的朋友,大大的赞都会成为坚持的动力。当写上一段时间,在认同和质疑之间,学会了平衡。以前特别在意阅读量,关注的数量。现在逐渐形成了每天对写作的渴望。不在乎外在,更关注内心的平静、
当形成了渴望,就不会放下,因为完成到时候,内心充满了欢喜。格雷姆哈伯说:“渴望”指的是某种超越了一时兴趣的感觉,它比一闪而过的想法要强烈的多。
一时兴趣不会改变你,但让一时兴趣变成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就会改变人生。如果问写作带给我什么?我会说: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像正在读文章的你,我们素昧平生,但是通过文字有了心灵的共鸣。
更多的是带给自己心理的改变,不再追求认同,不再在意别人的评价,感受内心的平静,更能看清楚情绪后面的隐藏的部分。通过文章剖析自己,让隐藏的部分呈现,那些主导愤怒,焦虑,抑郁,比较,后悔,内疚情绪诱因就会改善,对这些情绪有了觉知,就会把以往负面情绪切断,成为全新的自己,爱和自由就会显现。
这时会遇见真实的生命,流经你眼前的每一秒钟都因此变得更加的美好。就像迈克辛格说的:你眼前的这一刻并没有困扰你,是你在用“眼前的这一刻”困扰你自己。
如何把观念改变,需要精进的练习。这些观念源于记忆,教育。小的时候,你碰到桌子哭了,父母过来打了桌子说:都是桌子的错。然后你开心的笑了。这些都会成为未来人生的障碍。变成潜意识的一部分,所有的错都是别人的错。你无法改变别人,但是你的观念会让自己陷入痛苦当中。
如果没有认识自己,会一直陷入这样的循环中,不想改变的人会归于天性,归于遗传,这时他们会常说:我就是这样的性格,什么都好,就是脾气不好。其实这句话的本义是让别人接受脾气不好的你。
麦肯纳说:任何人的唯一真相有如一个位于他核心处的黑洞,其余的一切一切,都只是盖住洞口的垃圾与碎屑。而我们,只要我们才能把这些垃圾和碎屑清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