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主要来自于思维的不同,有些人思维给人感觉很严谨,有些人则可能体现出很随意,然而,不论处于哪种状态,其实并非天生的,思维的训练都是在后天练出来的,那到底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来运用思维呢?这个话题有点大,但是基本也可以分为五步曲,分别为感受困难、定义性质、合理联想、推理、树立或者放弃信念,什么意思?分别解析下
一、感受困难
当遇到问题时,我们的大脑第一时间会对一件事情做出反应,比如它是复杂的、它是麻烦的,等等,这都是大脑在第一步直接发出来的信号。
二、定义性质
定义性质其实往往和第一步的感受困难连在一起,因为大脑在接收到一件事情的那一刻,其实便已经同步定义了它的性质,假设你在公司,你的领导让你负责某个棘手的方案,你第一念头就是这件事不好办,这便是你感受到困难,并且随即就对它进行了定义。
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有时你遇到一件事,你并不知道它是否困难,不了解它的性质,那就需要经过第二步,也就是去近一步确定困难的具体性质。
三、合理联想
当有了前丙步的感受困难和定义性质,我们的思维活动就等于是正式开启,因为思维往往是因为存在并感受到了一定的困惑,才会促使你继续深入去展开思考。如果是不需要动脑的事情,那也就谈不上运用思维了。
这一步的合理联想,是下一步推理的核心所在,也是基础所在,它能让我们对当前事物联想到一些其它事物,可能以猜想或推测为主,比较跳跃。比如你马上要去上班,快要迟到了,你就需要联想,还有没有更便捷的交通工具能使你不迟到。
四、推理
推理就是对现有想法进行下一步的推理认证,通常有两种推理形式,归纳和演绎,也就是以一些既定的事实为依据,推论出一些其它的想法,再对这些想法加以论证和推理,比如还是拿上面上班快迟到的例子来讲,当你想到除了有公交车、还有地铁、的S、私家车等等渠道的时候,这是基础的联想,然后你还要近一步想,这几个车哪个更快?哪个离你更近?比如,你想要打个的S,但眼前所处的位置能不能方便打到?如果不能,地铁的速度能让你不迟到么?地铁又离你现在的位置有多远?
推理就是需要在你联想到的诸多事实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推理和论证,有时一开始出现的联想与推测是不那么确定的,但经过细致的推理之后,从而近一步更靠近解决问题的答案。
五、树立或者放弃信念
最后一步就是树立或者放弃信念,也就是当你经过上面一连串逻辑思维的步骤之后,最终就会得出某一个结论,这一过程也是思维的关键,也只有经过实验验证推理才具有意义,才会形成信念。
最后总结一下,逻辑思维的五步曲分别是感受困难、定义性质、合理联想、推理、树立或者放弃信念,第一步的感受困难和定义性质,很多时候是连在一起的,当对一件事情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定义,紧接着就是进行可能的联想,去思考与这件事情相关的一些信息,然后在这些事实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论证与推理,最后形成一个结论,也便是形成属于你的信念。
面对不同的环境对思维的要求也会不同,而我们常说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很重要,正是指他的思维能力,当思维五步不断的经过训练,能让我们在应对问题的时候更加敏感,解决问题也会越来越驾轻就熟!当然,训练过程无法速成,只能靠不断积累和刻意训练。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后面还会继续分享关于如何刻意训练的话题,敬请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