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3周二 1~9℃ 多云
一箪食一瓢饮

早餐:小米山药红枣糊(自己打)+黑全麦椰子油煎蛋
中餐:把昨天做多了的麻辣干锅吃完,还喝了一杯自己榨的橙汁,天气冷,加了点热水一起榨



下午茶:热可可+蛋挞

越自律,越自由:
每天05:30起床运动



学习收获:
今天继续学习李松蔚老师的认知思维课,其中关于“责任”的解读,特别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这里说的“责任”,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追责或指责,比如汽车追尾后车要负全责。这里说的也“责任”是指,在一件事情发生之前,你在多大程度上有能力改变这件事。也就是改变一件事情的权利。
而一个人建构出多大的责任,也就等同于你为自己赋予了多大的权利,这件事情发生或者不发生,你没有权利,就没有责任。
想到刘润老师在《底层逻辑》一书里讲到的“损失最大原则”,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发生后,谁的损失最大,谁就更负责任。比如,类似性骚扰或强/奸案的发生,这里不是通常人们反对的受害者有罪论(谁让她穿的这么暴露),而是在案件中显然被害人的损失最大,是受害者,但是事实上她/他遭受的损失最大,所以需要对未来避免发生类似事件承担更多的责任(如何最大可能的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自我授权”。任何事情里都包含了两种作用力。其一,部分是别人做的;其二是我做的。自我授权就是去意识到我在这个配合里做了什么,帮助我们捕捉到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另一部分,也就是这件事情里面跟我有关的那一点。别人想让这件事情发生,同时我也在允许这件事发生。
如果我想让这件事情不发生,我也是有权利的。
掌控感就是有办法改变这件事的可能性。愿我们每个人都最终能够“接纳不可以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权利与责任总是对等的,正如那句话: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