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文明,我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非常重视劳动。我们的祖辈辛苦劳作,早就已经形成了吃苦耐劳的优秀传统美德。
也许读一读这一本书《劳动最光荣》,就会真正意义上爱上劳动。今年暑假,我才意识到劳动教育何其珍贵,所以带领女儿一起参与劳动。
读书的时候最平静据了解,目前小学生教育的短板就是劳动教育严重缺失,正因为家庭和学校双向劳动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从小就偏离了方向,衍生出的是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心态与行为,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逸恶劳,这样的孩子,即使成年后,也难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当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孩子们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我记得我曾经读过的一本书中写到:人呀,一定要有造福于社会的目标,只有造福于社会,人的目标才不会迷失方向。读了这本书我更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善,在劳动中可以为推动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这样看来,人类的进步源于劳动。也将在劳动中延续和发展。我们更应该传承中华民族辛勤劳动,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
需要明确的是:劳动分工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只要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都是光荣的,就都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通过让孩子承担家务劳动来培育孩子的责任感,是一条有效的路径。而这种良好的品质一旦养成,将会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促进个体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劳动会迫使我们思考、学习,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如果处于长期劳动,那么就会以一个劳动者的身份去看待劳动,就会懂得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更尊重劳动成果,比如我们小学生积极参与农作劳动后再用餐,浪费现象会大大减少。
一般情况下,擅长做家务劳动的人往往是勤劳的人,普遍受到周围人的欢迎和喜爱,他们的生活技能相对较高,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较强,对生活充满自信心,能相对独立的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审美观。
如果选择了某项劳动,切记懒懒散散、装模作样参与其中,这样的劳动毫无意义,而应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积极、认真、高效地去完成,才能有所收获。力所能及的劳动能促进孩子快乐成长,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孩子的一门必修课。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放手,接受幼儿的“帮倒忙”,不要再做一个生活全包的父母,而应该有意识地去鼓励、引导子女参加各项劳动,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强健体魄、磨练意志,为今后独立做准备。
特推荐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