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第一,是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第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的时间。第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读书”?学生的时候,老师、家长要求;工作的时候,为了证书、职称不得不读书;一切都是顺势而为。
《深阅读》直到遇到《深阅读》,细思起来,从没有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去读书。结合最近发生的事情,与工作能力无关,更多的是自己精神力量的脆弱。行为受情绪的支配,总是轻易的哭或笑,一旦别人把话说重了,就会幼稚的避而不见。抗压能力也不强,很容易陷入绝境,无法释怀。
怎么来改变呢?作者说道只有读书了!深潜下去,在书里找到能量,锤炼自己的精神,带走负面情绪。
阅读的第一步就是选书,一本好的书会在你心里燃起一把不息的火焰。
◇古典著作,能被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阅读至今,肯定有着值得深入挖掘的精神财富。必要的思想或许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穷尽,我们现在只是旧柴添把新火罢了——芥川龙之介
◇书评,“行家”的推荐少有令人失望的,指导着你去遇见好书,拓宽自身的阅读范围,加深修养。
◇世界伟人、知名人士的自传、评传、语录之类的书,寻找那些能为己所用的内容,感受成功者和天才们所拥有的“闪光点”,激发自身潜力,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掌握贤者视角。
阅读的第二步就是习惯和技巧了。
◇边问边读,能提高阅读兴趣和关注的持久力,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容易被吸收。
◇朗读,声音引发想象,带来画面感,更能沉浸其中。
◇立式书架,书架就像一个人的记忆装置,目光略过书脊,就能回忆起阅读时的自己:标注过的语句,折起的页脚。
◇随时随地阅读,玩手机固然轻松愉快,但并不能让自己进步。“士人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每日的阅读让大脑的灵活。
阅读的最后一步就是输出了。
对内容吸收了多少直接影响阅读的积极性。只有阅读兴致高涨,才能形成阅读习惯。如何判断吸收情况呢?“是否能把书的内容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向别人说清楚”是衡量的标准。“输出阅读”:“可以找机会对别人说”“写书评”甚至是开场“读书会”。
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书本华。在这五个月里,读过的书我都写了书评,有着书中内容的摘抄和自己的感悟,尽管有些领域我并不了解,书中的内容也有些艰涩难懂,但我并没有习惯性的就拒绝,而是沉下心来,进入其中理解有共鸣的地方,跳过晦涩难懂的片段,也许有一天,回过头来,这些难懂的地方就会豁然开朗。
我相信“读过这本书的现在的人生,与没有读过这个本书的以前的人生,确实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