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起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完全独立的,放眼到大环境,总能找出事件背后的原因,校园暴力也是如此。
首先,欺凌事件的发生,是由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决定的。
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精力旺盛,情绪波动大,自尊心强,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脾气爆炸,或者出于攀比、炫耀、模仿等原因进行欺凌。而受害者的忍让,会让施害者变本加厉,导致暴力的不断持续和升级。
其次,校园暴力的背后,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
跟孩子相处过程中,有的家庭奉行暴力教育,不听话?打一顿就是了!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有意识去模仿父母的言行,并带到学校里去。
有的父母则过分溺爱,孩子想要什么,无条件满足,不打不骂,孩子才是老大。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甚至以欺负弱小为乐,彰显自己的权利,获得满足感。
还有一些父母,迫于生计,长期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这些留守儿童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面对冲突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正确去解决问题,最终选择了非理性的暴力方式。
再者,学校教育的缺位,也是校园暴力成因之一。
孩子们在遭受欺凌的时候,一般都会第一时间告诉老师,然而很多老师根本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就是同学之间的正常打闹,没那么严重的。如果再追究,那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不如各打八十大板,之后好好相处,谁也别惹事。
学校没有相应的惩戒制度,霸凌发生以后,真要处理也只能按照违纪标准,批评教育或者简单惩罚,起不到警示和威慑作用。
最后,校园暴力的出现,与立法不完善脱不了关系。
目前,针对“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特别是对尚未构成犯罪的校园欺凌者惩戒不足。
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14岁-16岁之间也只有8种严重犯罪才会追究刑事责任,这无疑给施害者撑起了一个保护伞:反正我还小,就算做的再过分,也不会承担多大的责任。
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多重背景下,校园暴力屡禁不止,在还不清楚什么是“恶”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已经拿起“恶”的武器,瞄准其他无辜的同学。
什么样的情况,孩子可能正遭受校园欺凌?
人民日报曾经仔细回答过这一问题——
①突然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②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庆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睛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③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 家长可提供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④身上出现伤痕
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⑤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⑥睡眠出现问题

失眠、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出现上述几种情况时,家长应该警惕,孩子是否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遭受了校园暴力?
暴力发生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做客《开讲啦》节目时,谈到这一问题,公开表示:打回去!

答案听着很过瘾,也十分解气,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暴制暴并不可取,如果只是一味“打回去”,很可能会使打斗升级,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后果。

如果你是一个孩子,正在遭受着校园暴力,那么,被欺负的时候,第一时间保护好自己,打不过先跑,别激怒对方。
事后, 请你一定要告诉父母和老师。别怕丢脸,被欺负并不是你的问题,说出来,积极寻求身边的力量,远远比自己承受要有用。
切忌不能一味忍让,否则,对方只会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地欺辱你。
平时可以多锻炼身体,拥有了强大的体格,气势上也是一种震慑,对方不敢轻易动你,动起手来也不一定吃亏。
如果你是一名家长,孩子跑过来跟你说:妈妈,我被欺负了。
别着急生气,冷静倾听,让孩子知道,这个事情是可以控制的,别怕,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站在你那边,相信你、爱你。
先把孩子情绪安抚好,再去了解事情的经过以后,告诉孩子,谢谢你的信任,告诉妈妈这些,被欺负不是你的问题,妈妈无比痛心,也一定会帮助你。
然后,去跟老师、对方家长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也可以把施暴的小孩约出来,心平气和地聊一聊,不要摆家长架子。
当孩子前来求助时,千万不能不当回事儿,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他会觉得父母不相信自己,更加受伤。
也不能受害者有罪论,训斥孩子被欺负了一定是自身存在问题,这会导致他怀疑自我价值,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以后有什么问题也不会说了。
做家长的,要积极回应孩子的求助,重视事件严重性,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才是一个有担当的家长应有的态度。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成了一名施暴者,也请先保持冷静,别第一时间打骂。
你需要坐下来,好好跟孩子聊一聊,弄清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恃强凌弱?那么家长要告诉他,你欺负别人,也会有更强大的人来欺负你;
情绪外泄?你需要分析孩子的情绪是哪里来的,是被爸爸骂了,还是要求没得到满足,找到原因之后,再去解决问题;
动作模仿?那做家长的就要反思了,自己在教育中是否存在不当言行,孩子照猫画虎搬到了学校,施加到别的孩子身上。
不管怎么样,你要让孩子知道,暴力是不对的,当面道歉,寻求被害者的原谅,这才是两个孩子之间最好的处理方式。
如果你是一名老师,班上有欺凌发生时,一定要认真对待,重视起来。
不存在什么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有问题,就要重视,情节严重者严厉处罚。
如果学校不能让施害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给受害者完全的信任,那么,悲剧永远不会停止。
愿所有人的青春,都被温柔以待。
愿立法完善,恶失去生存的土壤。
愿家长重视子女成长。
愿孩子务必善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