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到关于学习的一个疑问是:一本书看完了就忘完了,有什么方法能够让我们记住更多?
这是不是有个隐含前提在:看书,是记得越多越好?
事实真是这样吗?
我们又不是复印机,为什么要记住整本书的内容?
不能是书中的某句话,某个点触动到了我们?能从一本书里学到一个观点,一个知识点难道不够?
退一步想,这世界上真正值得我们记住所有内容的书有多少呢?
我觉得这事儿也有一个隐含前提在,觉得书就是圣神的,要对书本保持敬仰的心态。
在古代,纸张贵,识字的人也少,只有圣人的书才能成册流传下来,于是大多数人对于读书人和书本本身有个下意识的敬畏在,觉得书是圣神 的东西,就应该供奉着仰视着去读。
只是现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的观点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现在每年每天都有大量的书本辑集出版,甚至我们自己只要愿意也可以去联系印刷厂出一本书,不需要去书店销售拿来送亲戚朋友总是可以的啊。这样的书有多少价值?再看看出版市场,每年出版那么多书,有多少是可以流传到五年十年以后的?更别说50年100年以后了。
这样看来,我们拿到手的书,特别是一些流行读物,有非常大的概率本身就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其中有一个两个观点不管是从正面还是反面启发到我们就很好了,记住全部内容倒更是可能有害而非有益。
我总觉得看了一本书就要求记住全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说明我们太缺少耐心,要求看了一本书就要获得很多。
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该关注的不应该是我们记住了多少,而更应该是这些看过了的东西有多少是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中,间接或者直接的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动。
我们可以从书本中接收到多少东西,并且把接收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跟我们的认知直接相关,如果认知不到,记住了也不过是在脑子里堆积了一堆废物而已并没有任何意义。
倒不如耐心的根据自己当下的状况去学习,持续不断的学习,通过一个概念一个行动这样小的收获来积小成多,在一段时间以后,也就会发现自己实际上已经成长了非常多。这样可能比看完一本书就要求记住一本书,这种要求即时回报的方式效率更高。
耐心,花点时间来理清楚我们脑子里的一些并不完全正确的观念,可能才会让我们的学习效率更高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