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公子何惧 3.5h .60个俯卧撑。
“你只是缺少一个平台而已。”
唐老师对我说的这句话,久久的在我脑子里回旋。我脑子里,对它有100种解读,而所有的解读,最终都指向:你只需要,向前迈出一步。
1. 力量
李笑来老师在他的《财富自由之路》的前言便写到:“你是否笃信你能变成更好的你?”
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因为这句话,这本书又被我放了回去。
再一次打开,是因为音频上听了那一期:“人生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我想知道书里会不会不一样,所以翻出这本书,跳到281页,直接去看了这一个章节。
我刻意的,跳过了首页,跳过了那句让我感到害怕的话:“你是否笃信你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是的, 我没有这个自信。
后面不甘心,鼓起勇气把书翻到前言那一页,直勾勾的看着那句话,并且开始尝试念出来,不停的问自己:
“你是否笃信你能变成更好的你?不是【觉得】,不是【希望】,甚至不是【相信】,而是【笃信】,就是即使有人打击你,你依然100%的相信!”。
很遗憾,我没有。那一瞬间,我觉得很可悲,很绝望。连我自己都没有办法相信自己,120%的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世界上我又还能指望谁能相信呢?我又还能有什么出路呢?
我努力的告诉自己,向自己想洗脑,不,你有的,而且你必须有。不然你能怎么办呢?
我气沉丹田,深呼吸,努力的想从内心提取出一份能量来,但,也就提到胸口,那股“气”就这么抓不住的掉下去了。
事实就是这么的让人绝望, 我甚至,不敢直视书上那两个字:【笃信】。
这是我所缺失的:【力量】。
还好,我一直在挣扎着,挣扎着希望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并且,从未放弃。所以,当时我依然心态平和的合上了这本书,但是合上书之前,我想明白了我当前有什么,虽然我还没有【笃信】的力量,笃信自己会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的力量。
但是我有笃定的力量,我笃定自己,会在寻找自己,打造自己这条路上一直的走下去。笃定的坚持着,我想,总有一天,我会拥有【笃信】的力量。
这次在唐韧老师线下分享会的经历,让我体会了一次力量。更是让我对力量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我当时打算提问前,在下面拼命的做思想准备,心里暗示:

真的是感谢那位说要改变世界的同学,虽然我理解不了他。但是我却觉得他极富有勇气,而且全心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是羡慕这样的人的。
也感谢在我述说我的问题的过程中,在我描述我一直不敢来参加线下分享会,不敢发个人介绍,不敢问出我心中疑问的过程中,后面的一位伙伴说,就冲你说出来,先给你掌声。感谢大家给我的鼓励。我觉得他们也极富有勇气,而且富有同理心。
更感谢唐韧老师在回答我问题时说的第一句话:其实你只是缺一个平台而已。接着唐老师说起自己克服演讲恐惧的经历,更是让我明白了,他说的“平台”是什么。
“平台”就是一次尝试的机会。可以是别人给你,你抓住的,也可以是自己创建的。
回家的路上,我回想这一段经历,我感受到了一些力量。
我感觉自己,跨了一个台阶,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台阶。我甚至觉得,我决定去参加分享会是跨的一个小台阶,我感到害怕想退缩但最终发送出去了简历, 还在简历中大胆的突出了自己做俯卧撑的事情,是跨的一个小台阶,我现在要求自己写下总结感悟,是正在跨越的一个小台阶。。。
这些小台阶很小很小,当我抬头,我甚至望不到我想去的地方,我还不知道我想去的地方在什么样的一个位置,但我知道,它们在高处。跨一次小台阶,增长一点点的力量。
大力水手不是靠最后一片菠菜变成大力水手的,一拳超人在发出最后漂亮的致命一拳前也有一整套行云流水动作作为铺垫,力量不是谁能够突然赠予你或者是突然从自己身体里长出来的。力量是在一次次的前行探索中获得和积累的。
希望自己,能够紧紧的抓住和珍惜每一次力量成长的机会,让自己逐渐的充满力量,到有一天,不仅是能够直视“笃信”,更是能够拥有“笃信自己能够变成更好的自己”的能力。
2. 成长心法
2.1 坚持
只要不停的坚持,你终会到你想去的地方。
唐老师说他最开始的文章,阅读量也只是个位数而已。有些时候你要让自己沉进去,发自内心的去喜欢做这件事情、去享受做这件事情。
我回想我每一次写作,写的时候,常常会感觉行云流水,也常常脑子里会冒出来各种怪声音,什么你写得那么啰嗦谁看呀,什么你咋啥都往外写呀,什么你就是在那里无病呻吟呀。。。 (真想拿刀劈这个一直在脑子里唠叨个不停散发负能量的家伙)。
写完的那一刻是我最爽的。 我会感觉非常的有成就感,虽然会觉得怎么会花费了这么多时间,又会责怪自己咋总写得这么慢。但是很爽,内心很爽。而且其实我是非常的有表达欲望的,常常脑子里会呈现出各种想要写的主题来。
但我之前又是为什么没有能坚持写作呢?是因为“点赞”。 是的,是因为点赞。 写完文章以后,我会纠结,转发还是不转发。会盯着那个点赞的❤,看它变成了数字几。 甚至会去看很多刚刚开始写作的人,他们会有多少个❤呢,由此来证明, 或许我并没有天赋,或许我真的是在无病呻吟,写出那么多文字来大家看都不会看一眼的。。。
通过唐韧老师的人生经历,又碰巧听到吴军在《谷歌方法论》里说到,要做一个“笨”的人。我想明白了我是一开始,就想错了写作的初衷。
写作不是第一要务要让别人喜欢的,至少在现阶段的我自己还不是。当下写作对我的好处是,一次次的总结和复盘,一次次的对自己的探索,一次次的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逼自己对知识点进行内化和练习(比如今天这篇文章,就逼着我除了记录下我的思考以外,再一次的去复习我能从唐老师的分享中汲取到的营养)。而获得点赞和喜欢,那是额外的奖励。有则欢喜,有一起前行的伙伴。 无则平和,人本孤独。
想明白这一点后,我突然就释怀了。 公子何惧。
现阶段的我是害怕我自己的朋友圈的,害怕我真实的相处环境,那没关系,我就先不分享。我就只与那些我敢与之分享的人分享。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一点点的积攒力量,等到可以跨越那个台阶的那一天。
不仅是在于写作,也在于其他学习的地方,要保持每日的学习。不停息。
2.2 迷茫
每一次迷茫,都说明你已经完成了上个阶段的成长。
最可怕的不是迷茫,而是你一直处在一个迷茫的阶段原地打转。我常是这样一个阶段的,在这样的自我折磨过程中,时光,就这么一点点的飘散离去。
我想,可以打破迷茫的是唐老师的另外一句话:
与其花1小时纠结,不如花10分钟开始去做。
去学习,去收集素材,去想尽一切办法的输入,或者是去书写,去把心中的迷茫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可用的素材。然后,再通过结构化思维去组织素材,形成框架,最终能够促使你做出选择,跳出这一次的迷茫。
2.3 度量自己每日的成长
既然说到每日的学习成长,那怎么样评判自己每日是不是精进了呢。
看每天处理问题的复杂度和密集度是一个人成长度的度量。
每日需要处理的问题复杂度越高,密集度越强,越说明你是处于一个自我挑战的状态。获得信息的方式并不仅仅是阅读、学习的,还包括日常的高效交谈,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等。具体有以下五种:
- 高效交谈: 你花费在谈话上的时间是你值得的。
- 结构化阅读、有针对性的去获取细节。
- 密集的实践:去做去做、去实践去碰撞💥
- 问题密度和质量:去思考负责问题的问题本身及其解决方案。
- 复盘,复盘过往的犯错:通过过往的复盘,获得洞察自己、洞察失败的能力。
如果当前自己还不是一个总是需要处理复杂度、密集度都高的问题的人,那么,把重心花在结构化的知识获取上,并且珍惜每一次遇到的问题,思考问题的本身,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复盘每一次的解决方式,如果再做一次,我能够怎样的改进?
2.4 搭建自己的增长模式
要保证自己的输入,同时,保障自己的输出,形成增长回路。
保证自己的输入,把获取到的知识,能够转化为产品,通过这份产品,给自己形成影响力。不管是在职场工作中,还是在个人价值的打造中。
3. 总结复盘
① 希望是很宝贵的东西,勇气也是。
② 最近在学习结构化思维和结构化写作,在提问时也刻意的去运用了,很赞。但是效果还不甚理想,需要更多的练习。
③ 与其花费1小时在那里纠结,不如花10分钟开始做。
唐老师说:
“每一次进步,都来自对安全感的暂时性放弃”。
只有敢于放弃安全感,才有可能实现一次成长。
自己是不是成长,不要问别人,要问自己,我下一个决定是什么。
不要有受害者心态, 不要觉得 全世界都在迫害我。
保持自己的成长,不要停下来不要停下来不要停下来。
我把这些话,像魔咒一样装到我的脑子里,去对抗我脑子里总是散发出的那些负能量,那些否定的声音。
4. 下一小步的计划
① 参考唐老师的增长模型图,搭建自己的增长模式。(我当前的重点还在于知识输入阶段及产品产出阶段。要把重心放在这两点,不可越级)
② 搭建的过程中定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自己保持勇气在星球或群内向唐老师或同伴们请教。
❤感恩无私分享指引我的师者们,感恩耐心陪伴我一起前行的伙伴们。我会一直前行,绝不停息。哪怕每一次,只能挪动微小的一小步,也绝不停息。
附:唐韧老师星球。
(文中由于自己吸收能力以及吸收的范围较小,只是这次分享的一小部分。唐老师星球会有完整版ppt以及回播。如果你对做产品感兴趣,对提升自己感兴趣,推荐加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