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研究,以追求“知识创造”根本目的。
须知,知识创造有两条路径:
一是,在已经建立的知识领域深入微观,可以在这一个既定的研究领域建立起坚实的知识大厦,但是很难有重大的理论创新。
第二条路是,突破已经建立的知识领域,在能够认识的更宏观领域上,要么延伸和拓展知识领域,要么开辟一片空白的研究领地,进而在按照前一条路进行深入研究。第二条路,才是重大理论创新的途径。
伟大的创新者——乔布斯
而要走第二条路,需要觉性、悟性、使命、勇气和智慧。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是走的这条路。他们开辟了一个个新的宏大领域,然后不断地进行宣导和教导,引导一批批追随者进行深入研究。
由此,科学研究者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文献中构建理论,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所谓“研究纯粹的知识”。
另一类是,从现实的问题中,寻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从而构建出可以应用于一类相似问题的理论。
牛顿就是第二类的科学研究者
对于第二类人,所有已经有的理论都是为他所用的工具,而不是被理论工具所困,如果现有的理论工具不能用,那么就自己开发一套新的理论工具,比如牛顿发展微积分用于演绎万有引力定律,这就是“重大创新性研究”。我推崇第二条路和第二类研究者。
爱因斯坦的灵感公式
要成为第二类研究者,不仅需要勤奋,更需要悟性。什么是悟性?也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那1%的灵感,否则那99%的勤奋也不会出什么重大创新!
如何具备悟性?
就是跳出头脑思维的囚笼而觉照一切,从而获得对一切现实的如实观照,并由此获得“灵感”,于是所有的概念、语言、文字、逻辑、实验等等都成为用于向一般人们表达和呈现其“灵感”的工具,比如爱因斯坦发现能量公式。
对于跳出头脑思维的囚笼,则是佛法2500多年来一直专注的焦点。
作者简介:天野居士,一位在企业管理中的修行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