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小说集里鲁迅通过刻画了三种人,一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二是遭受封建制度迫害的牺牲品,三是早早觉醒的革命者,从而构起了辛亥革命后新旧交替年代的浮世绘。正如孔庆东所言《呐喊》是以最少的文字造成最大的影响的杰作。
《呐喊》感想但就我自己而言不太喜欢看鲁迅的文章,不只是因为他的文章内容晦涩难懂,而是因为他的文章太悲观和决绝,读后让人很压抑、还有点憔悴。它的悲观和决绝体现在文笔的犀利,一针见血,把人和社会的外衣一层层剥下露出其所有的阴暗面,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人心。读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鲁迅不仅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旁观者,觉醒者和也是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猛士,革新者。因此读鲁迅的文章,就是在以他的视角观摩那个动荡混乱,人心麻木的社会,
所以我看见《故乡》里我和闰土在礼教的隔膜下友情消逝,在《药》中革命者夏瑜的血没有唤起民众的觉醒,反而做成象征封建迷信的人血馒头,在《狂人日记》中狂人从疯狂的挣扎和抵抗到对现实屈从等等一系列彻头彻尾的悲剧。
会感受到鲁迅内心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悲哀,革命烈士的牺牲和广大民众的生存之间距离所带来的绝望,急于救国而又孤立无援的痛苦,渴望未来而又对现实无比失落的落差。
《呐喊》感想但鲁迅的文章其实也有一种积极的力量,他渴望有人在于无希望中得救,因而鲁迅由现实而入悲观,由悲观而生决绝,由决绝而爆发,不在沉默中灭亡,还是渴望通过呐喊,唤醒铁窗中的人。我们现在也应该汲取这种呐喊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也有许多事情也需要我们抛开讳疾忌医的纵容,通过呐喊去改变,声无小而不形,行无隐而不行。
《呐喊》感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