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位同为教师的朋友聊天,聊着聊着还是离不开教育,他给我分享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案例。
一次学生返里的日子,他在学校大门口值班,看见一位妈妈领着刚接到的孩子正往外走,正走到他身边,突然听到这位妈妈声音较大地说“你没有长手呀,你不会还手呀?”听到妈妈的话后,男孩又不知道小声说了句什么,后来就听见妈妈说了一句“你不会告诉老师说呀!”的话。
“我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通过孩子妈妈的话和最近几年处理问题的情况,不难断定是这个孩子与别的同学发生了矛盾”这位朋友说道,“估计是另外一个孩子打了或者推了他一下,然后就有了开头他妈妈所说的自家孩子为什么不还手的话。”
朋友说这个案例时,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无奈的不是孩子难教,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
前几日参加培训,一位授课专家在谈到教师的职业素养时不经意间引出了一个问题,她向在座的各位学员提出了一个疑问,说是年纪稍大的老师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变化:以前的家长在把孩子交到学校、交给老师时,总会说“老师,俺这孩子就交给你了,他要是不听话,你该打打,该骂骂,不行的话交给我,回家我收拾他。”而事实也确如家长所言,真要是孩子在学校犯了错,不仅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到家之后更会受到家长的训斥。而现在的家长在把孩子交给老师时也会说同样的话,让老师该打打、该骂骂,但是家长心理面清楚,老师是不敢打骂他的孩子的,因为有《教育法》呢,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呢,更何况如果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比较调皮,他还会给老师说这样的一句话:“老师,我们这个孩子有些调皮,你多担待。”家长的潜台词就是我们这个孩子可能会给你惹麻烦,添乱子,你不要找孩子的麻烦,更不要找我的麻烦。
这位授课专家常年走南闯北,在多个场合讲过课,他会这么说,估计也不是危言耸听,应该是有事实依据,要不然他不会随便乱说的。就像文章开头朋友说的那个案例,对于学校教育,现在难教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难以改变的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我想这也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颁布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马克思曾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子女则是父母的影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的特点。孩子本身是一张白纸,父母怎么引导,孩子就会画出什么样的图案来,父母引导的正确,孩子所画的图案就会五彩斑斓。
著名校长李镇西曾说:“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更是孩子一生做人做事正确与否的起跑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