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

作者: 腾峰大使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09:46 被阅读0次
    蒲公英 蒲公英

    一、《中药学》 凌一揆主编

      蒲公英  (《新修本草》)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淸热解毒,利湿。

    【应用】

    1. 用于热毒痈肿疮疡及内痈等证。蒲公英淸热解毒,消痈散结作用与紫花地丁相似,且常同用。治痈肿疔毐,常配伍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如五味消毒饮;治乳痈可单用,鲜品内服或捣敷;亦可以本品配伍忍冬藤,捣汁服,用于火毒较盛之证。若配鱼腥草、芦根、冬瓜仁,可用于肺痈咳吐脓痰,胸痛等证;配赤芍、牡丹皮、大黄等,可用于肠痈热毒壅盛之证;与板蓝根、玄参同用,则可治咽喉肿痛。 此外,单用本品或配伍菊花、龙胆草、黄芩等,又能治目赤肿痛。

    2. 用于湿热黄疸及小便淋沥涩痛。本品能淸热利湿和解毒。前者多与茵陈配伍,后者常和金钱草、茅根同用。

    【 用量】10~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二、《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苦甘,性寒,无毒,入脾、胃二经。化热毒,消恶疮结核,解食毒,散滞气。细锉,同忍冬藤取汁入酒,以治乳痈,服罢欲睡,是其功也,睡觉,病已安矣。

    丹溪云:蒲公英花黄属土,宜入太阴、阳明经。有一种花叶茎相类而高硕者,非也。其真者短小塌地,质甚脆,断之有白汁,其花干如葱管空者是也。四时常花,花罢飞絮,絮中有子,落处则生,则其禀天地中和之性可见矣,故治诸毒。又为黄花地丁者,以治疔毒者名也。

    三、本草纲目

    【释名]又名:耩耨草、金簪草、黄花地丁。【集解】韩保昇说:蒲公英生长在平原、沼泽、田园中。它的茎、叶像苦苣,折断后有白汁,可以生吃,花像单菊但更大。寇宗奭说:蒲公英即现在的地丁。四季都可开花,花谢后飞絮,絮中有子,落地就会生长。所以庭院中都有生长,是随风带来的子落地生长。李时珍说:蒲公英四散而生,茎、叶、花、絮都像苦苣,但较苦苣小些。嫩苗可以食用。二月采花,三月采根。

    蒲公英苗[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取蒲公英煮汁饮用,并外敷患处,治妇人乳痈肿。(苏恭)

    解食物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朱震亨)

    能掺牙,乌须发,壮筋骨。(李时珍)

    用蒲公英的白汁外涂,治恶刺。(苏颂)

    【发明】李杲说:蒲公英苦寒,是足少阴肾经的君药,本经必用。

    朱震亨说:蒲公英与忍冬藤同煎汤,加少量的酒调佐服用,可治乳腺炎。服用后想睡,这是它的一个作用,入睡后出微汗,病即安。

    【附方】1.乳痈红肿:蒲公英一两,忍冬藤二两,同捣烂,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饭前服。2.疳疮疔毒:取蒲公英捣烂外敷,同时另取蒲公英捣汁和酒煎服,取汗。

    四、治疗眼疾两味药

    蒲公英和白蒺藜治疗眼痒的方法,只要患者辨证属肝经风热者,效果确实立竿见影,只是用量需要注意。若过用,会出现腹痛、腹泻或大便发黑的现象。《药性赋》说,“蒲公英治乳痈而疏气”“蒺藜疗风疮而明目”,这两味治眼的药对,是一位年轻人来任之堂买药时贡献出来的方子。这位年轻人在药房里要买蒲公英与白蒺藜各50克,打成粉冲服,一日两次,一次5克。“蒲公英这味药治眼,不管是虚火、实火引起的眼痒,都非常好。很多人知道蒲公英治乳痈、胃病,却不知道治眼疾。老师说不单是眼疾,肺炎、食管炎、胆囊炎、胃炎、消化性溃疡,用蒲公英都有效,而且药性平和。很多医生都知道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在这基础上加上蒲公英和金果榄,效果非常好。

    张锡纯关于蒲公英的描述摘录下来:“蒲公英汤:治疗眼疾肿疼,或胬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火之证,鲜蒲公英四两,根叶茎花皆用,花开残者去之,如无鲜者可用干者二两代之。上一味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洗(按:目疼连脑者,宜用鲜蒲公英二两,加怀牛膝一两煎汤饮之)。此方得之于某人,言其母尝患眼疾,疼痛异常,经延医调治,数月不愈,有高姓媪,告以此方,一次即愈。愚自得此方后,屡次皆效。夫蒲公英遍地皆有,仲春生苗,季春开花色正黄,至初冬其花犹有开者,状类小菊,其叶似大蓟,田家采取生啖,以当菜蔬。其功长于治疮,能消散痈疔毒火,然不知其能治眼疾也。使人皆知其治眼疾,如此神效,天下无瞽目之人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蒲公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jd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