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很多很多钱,你愿意卖命吗?或者给你个棒棒的身体,你愿意不要钱吗?这好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你能告诉我吗,哪个选择是对的?
《我不是药神》是鬼使神差地去看的,说实话,这海报并不是我的菜,一没特效,二没型男,看起来就像市井小民的狂欢,早早就被我归类为没营养的爆米花电影,即使一堆人安利,我也是没有一点兴趣。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我不但去看了,还陪着电影哭了一波又一波,心里好像被闷了一记硬锤,那感觉很复杂。
01
药贩?利益?人性?道德?
程勇,一个没钱又婚姻失败的中年男人,他每天的日常生活就是与隔壁店主插科打诨、逃避房东催租、探望生了病的老爹、去前妻家接儿子过周末……虽然生活不怎么好,他也没想过去改变,直到老爹病危入院需要高额的治疗费,他才终于开始急了。
也就是巧,刚好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提出想要程勇帮忙代购一种印度仿制药,报酬丰厚,为了钱,程勇便走上了买药之路。在印度,程勇发现仿制药的价格远低于吕受益告知的价格,巨大的商机诱使他直接找到了仿制药厂家,并最终以出厂价运回了一箱药。此后,程勇在吕受益的介绍下相继找到了病友群的大群主思慧、会说英语的病友刘牧师以及误打误撞加入的黄毛,一个想发财致富的人,和一群被疾病折磨濒临绝望的病友,打造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程勇也赚得盆满钵满。
凡事总会乐极生悲,当程勇团队都沉浸在发财致富的快乐中时,威胁也相继冒了出来。先是专职贩卖假药的张长林,因为在一次演讲大会上被程勇团队暴打而发现了程勇的秘密,然后是正牌医药代表认为仿制药扰乱市场请求警察立案调查追查,一“正”一“邪”的夹击让程勇感受到了威胁,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之后,程勇决定退出。
团队解散之后,程勇开了个小工厂,生意越来越好,日子也过得有声有色,如果吕受益的老婆没有出现,他也许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企业家。但吕受益的老婆不但来了,还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吕受益自杀了。吕受益是引导程勇走入商机的人,是陪着程勇组建团队的人,是无条件相信程勇的人,他对程勇的意义是与别人不同的,所以看到吕受益毫无生气地躺在病床上,虚弱到无力也没有埋怨的时候,程勇第二天就飞到印度在药店买了一袋仿制药。但可惜的是,等程勇赶回来,吕受益已经离世了。
经过吕受益一事,程勇重新干起了代购的生意,但这一次,他的售价跟出厂价一致,只要500元,他已经不想赚钱,他希望的是更多人能够活下去,即使厂家倒闭,他也愿意自掏腰包从印度药店采购药品,负差价卖给各地病友。代购仿制药是铤而走险的,因为未经过法律允许,程勇的行为再有人情味也还是触犯了法律,在得力助手黄毛为了保护药品躲避警察而遭遇车祸后,程勇也在一次送药过程中被警察抓捕。至此,追查多时的“假冒仿制药扰乱市场秩序”一案宣告结束,“罪犯”程勇最终被判入狱。
02
每个人做的都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我不是药神》上映后,在各大平台爆发了一面倒的好口碑,它通过展现小人物的生活和心境变化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代入感,并触发对人性的思考。人性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每个人的立场不同,选择不同,所造就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认为当下自己所做之事是正确的,所以怎么来评判究竟是谁对谁错呢?
对程勇来说,他是个商人,而且积蓄不多,如果有一个可以赚钱的机会,他怎么会不动心?所以面对仿制药厂老板,他真心实意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我不要做什么救世主,我要赚钱,命就是钱”,当时的十来万慢粒白血病患者不过是他利益链条上的一环而已。而把代理权转给张长林,也是商人程勇一种趋利避害的选择,赚够了钱,安全的生意总比有风险好,况且他还保证了同伴们可以继续低价拿药,可说是个比较两全的方式。站在商人程勇的角度,他做错了吗?
程勇团队吃散伙饭的时候,几个病友对程勇退出的态度道出了广大病友的心声:感谢但更多的是气愤。站在路人角度,黄毛等人的控诉算是对程勇赤裸裸的道德绑架,凭什么程勇要放弃正当行业、冒着入狱的危险去干“见不得光”的事?但如果作为一个病友,还能说出这样的话吗?
不是人人都会得绝症,但人人都会与疾病扯上关系,就像路人老奶奶讲的,“谁家还没个病人呢?你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我还想活着,我不想死……”,人是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对生命的渴望的,健康的身体就是病人及家属们最大的幸福,所以当有一线生机出现,他们怎么能放过。更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病人要面对的可能远远不止这些,除了身体上的痛苦,他们还要承担经济上的压力,甚至家人的不理解和嫌弃。因为曾在医疗行业工作,我看到过很多宁愿选择便宜药物或提前中断治疗的病人,大部分都是为了省钱,惋惜是有的,但我也很理解,治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砸钱的过程,何况并不是人人都富有,如果生命只能靠高价药维持,也许更多人会像吕受益一样,选择自杀。
程勇没错,病友没错,那么是警察和正牌医药方错了?似乎也不完全。
有人说警察是多管闲事,明明程勇做了好事,还要被抓起来。这话说的不算错,如果没有警察的参与,程勇也许不会中途退出,吕受益和黄毛也可能不会离世,每个人的轨迹都会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属于严格管控的商品。程勇销售没有经过审批的仿制药,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警察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就必然会跟程勇等人站在对立面。这是一个法与情的两难选择,“法大于情”还是“情大于法”,让以曹斌为代表的警察们内心充满了矛盾,程勇最终被酌情量刑,算是法与情的一次和解吧。
最后再来说说正牌医药方。这个角色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讨厌,包括观影时的我,为什么明知病人买不起还把药价定那么高,为什么步步紧逼非要警察立案追查仿制药,简直就是一切祸果的源头。但冷静下来,当你成为一个医药方,你会怎么做呢?
有机构给出了一份新药研发到上市的流程图,任何药品在正式市场流通前,都需要经过大量的研发、测试时间,一般是几年或十几年,对于尚未攻克的病症,研发的时间可能更久。为了保证研发的持续性,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上不封顶,所以“药物的成本,更大程度上是研发的成本,获得第二粒上市药物的成本可能仅仅几美分,但获得第一粒上市药物的价格可能是几十亿。”开发难,仿制却简单。仿制药只需要拿到原料,稍加分析再加工生产,完全不用考虑研发成本,价格自然就会下降。这样一来,仿制药的出现的确扰乱了市场,正牌药如果不采取行动,损失的就是自身企业的利益。
这就是《我不是药神》给我们呈现的,所谓“正确”的选择也许才是无奈的开始。
最后,说个好消息吧。
26日,上映后的第22天,《我不是药神》票房正式突破30亿,成为了影史票房前五的华语电影。能收获如此高的票房,看来也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多选择都无法用完全的对错形容,更多的,是人们在当下情境中做出的结果,但人是矛盾的,心中有正义,也有小小私心,不管如何选择都不会完美,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遗憾。你我都不是药神,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走,在与外界不断碰撞、和解的过程中慢慢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