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评‖《少年读西游》:读罢转身,看见一个宏大的西游世界

书评‖《少年读西游》:读罢转身,看见一个宏大的西游世界

作者: 大盗东门吹风 | 来源:发表于2023-05-03 22:38 被阅读0次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名著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在文学形式、艺术手法、人物塑造等方面具有开创性贡献。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其称之为“小说中的巨无霸”,认为是“中国小说之最”。

我们爱西游,不仅仅惊叹于小说故事本身,还有它背后的内涵和透露出来的意义。

北大学者李天飞积累参考上千种文献,通过这本《少年读西游》,以幽默接地气的方式从各种角度为青少年展现出一个宏大的西游世界。


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

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偷吃人参果后来找菩提祖师,却没有得到回应,只有空空荡荡的画外音:你走吧,不要在这里了。而且,从今以后,不要说我是你师父,我也不再见你……

这是悟空学成之时,菩提祖师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电视剧五庄观这一难中的这个情节原著中没有,却让我们感觉无比虐心。悟空此时的无助和无奈透过屏幕,扑面而来!

李天飞说:这句话与其是菩提祖师说的,不如说是作者说的。

这不单单是故事剧情的需要,也是悟空获得成长的需要!试想,孙悟空在学成归来之后,龙宫借宝、地府捣乱、大闹天宫,闯的这一桩桩大祸,这位法力无边的师父是帮还是不帮?

如果都帮了,孙悟空还是孙悟空,《西游记》还会是那部《西游记》吗?

也正是因为菩提祖师的“绝情”,才有“齐天大圣”孙悟空!只有保护者退场,主角的性格才能独立。

李天飞认为在英雄的成长故事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英雄必须独立完成使命。

所以,想要孙猴子变成“齐天大圣”,就必须让他自己独立走完这条布满荆棘的英雄之路!

对孩子而言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公,他们要成长为能够掌控自己人生的英雄,就必须学会独立。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放手,及时退场!

如果说孙悟空在学成之后,还能继续得到菩提祖师的指点和帮助,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肯定不一样!因为在菩提祖师的庇佑下,孙悟空要不无法无天,成为一魔神,要不就普普通通,成为一普通妖猴。

孩子呢?要不被宠溺得无法无天,要不被代管成什么都不会的“妈宝男”。

借用一句歌词:最好的疼爱是手放开。

只有放手让孩子去成长,他才能成为他人生中自己最适合的那个英雄!


相信吗?取经能走到最后的关键是沙僧

李天飞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取经团队里到底有几个人?

如果是个数,加上白龙马当然是五个。但作者和清代的学者却认为,取经队伍里只有一个人。

当然,这里的“一个人”可不单单是指一个人类,清代陈元之认为,取经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修炼的过程,五个角色代表了一个人的心、神、意等不同的方面。

其实,唐僧就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胆小、迂腐,有时甚至有些糊涂,但是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就是信念坚定。

但光有坚定的信念却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成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融入团队,才能走完取经之路。

孙悟空代表着我们积极向上的一面,调皮、勇敢;猪八戒则是代表了我们消极退后的一面,懒惰、贪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就像我们在抉择的时候脑袋里冒出来的天使和魔鬼,冲突、矛盾不断,取经路上,悟空和八戒的吵架拌嘴往往是最多的。

但最终二人还是忠心保唐僧一路降魔除妖,中间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沙僧,虽然他的话并不多,还被网友调侃只有三句台词,但李天飞却认为沙僧是最可敬的成员,是取经队伍中的“定心丸”。因为他的任务是在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拉架、劝和。

读原著就会知道,很多次无论是师父和大师兄出现矛盾,还是两位师兄出现吵架,沙师弟总会出面打圆场。

他在取经路上并没有冲锋陷阵,但是却起到了稳定后方的作用,沙僧让这只队伍不会涣散,一直走到西天。

李天飞说:沙僧就是我们性格中负责调节的那部分。如果积极向上的那一面过于激进了,他就往回拉一拉;如果消极的那面过于不像话了,他就往上拽一拽。

而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也都聚齐了师徒四人的特征,唐僧的信念就是我们想要做成功的欲望,而在完成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干劲,但也有不少懒惰、胆小怕事的消极情绪,但能否最终成功,取决于我们怎么样将这些情绪结合在我们的目标当中,让干劲不断持续,不至于三分钟热度;在懈怠的时候,给自己加油鼓劲儿,而这就是我们最需要的沙僧,也就是调和的那一面!


“极乐世界”在何方?

整部《西游记》的基本任务,就是走到西天灵山,取回真经!

对唐僧师徒而言如此,对唐三藏的原型玄奘法师也是如此。他们的目的是找到“极乐世界”,“求法”找到真理。

不过对原著作者和《西游记》这部作品的本身而言却不一定。

师徒四人一十四年的取经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有半点儿的投机取巧,可是到了灵山,取到了真经,全书的故事就戛然而止。对作者和作品而言,经历的这九九八十一难才是他们想要的目的,换句话说,他们追求的是玄奘西行的“副产品”。

作者在整个故事中,将师徒遇到的人、妖、神、佛各界人物和历经的磨难综合起来,会给读者一种感觉:就是这部书将神佛从高高的神坛上拉下来,告诉我们,神佛也不过如此!

你看那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在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最后不也只能狼狈地钻到桌子底下大叫:快去请如来佛主!

而那法力无边、慈悲为怀的佛主让两位侍者阿难、迦叶带着唐僧传经的时候,也会向唐僧索贿要“人事”;

至于那些路上的妖魔鬼怪,更是有后台的都没死,没后台的就听天由命,好现实!

我不知道唐僧或者说是玄奘心目中对于“极乐世界”如何定义,但正如李天飞引用原著中唐僧到玉华州后的内心感触:人言西域诸番,更不曾到此。细观此景,与我大唐何异!所谓极乐世界,诚此之谓也。

确实,在作者眼中,大唐其实和“极乐世界”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李天飞说,在原著作者看来,所谓的“极乐世界”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建设。

而这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价值观,最务实的态度。


写在最后

正如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部属于自己的《西游记》。

但李天飞对《西游记》的解读告诉我们的不单单是一部他心中的《西游记》,还是一本启发读者认知的书籍。

正如他在书中所言:阅读《西游记》只是一个起点,从这个地点,一站一站地走向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我通过这本书,看到让孩子独立缘由,团队成功因素以及对幸福追求的方式,或许这就是读书的意义,通过冰山一角发掘底下更多的东西!

对于少年而言,这方式就是用书开启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相关文章

  • 读《西游记》有感

    幼读《西游记》,惟读其人物神奇,情节曲折,尤读各路妖精与师徒四人玩“不同的过程,永恒的结局”之游戏:少年时读《西游...

  • 小品《西游记》

    少年不识般若智,勿读《西游》; 老时若怀金刚心,方悟相空。 《西游记》,也得品着读! 为什么孙悟空为猴? 为什么猴...

  • 读经典西游,悟成长真谛——《少年读西游记》读后感

    读经典西游,悟成长真谛 ——《少年读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小我就喜欢。小的时候我经常...

  • 坦荡

    ------------读《西游记》有感 所谓“灵鹫峰头聚霞彩,极乐世界集祥云”,西游的最后,功德圆满,东方取...

  • 《西游记》读后感

    临近世界读书日,我又拿出了那本尘封已久的原版《西游记》,还没读几行生僻字却有很多,难道我原来读的《西游记...

  • 青少年看《西游记》和中年人看有什么区别?

    青少年看《西游记》和中年人看有什么区别? 春风依醉认为区别还是很大的。 少年读《西游记》看孙悟空法力高强,降妖伏魔...

  •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在中国早已是妇孺皆知。以前我读的《西游记》非常简单,可是这次却以往啊不同。这个假期读的是原著。 《西游...

  • 今何在,今何在

    少年郎心中都有西游梦,西游梦又都缘起大圣情。 五年前第一次读《悟空传》,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作者真敢写,《西游记》在...

  • 孙悟空|一念成妖,一念成佛

    读《蜗牛看西游》,品百味人生。 小时候读《西游记》完全就是通关打怪兽,全然为了趣味;...

  • 给女儿讲“西游记”

    小时候看西游,看的是热闹! 后来读西游记的小说,觉得语言生涩,读个大概。 如今,再读西游记,个中人物,重重艰难险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少年读西游》:读罢转身,看见一个宏大的西游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nt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