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还有油炸粑粑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还有油炸粑粑

作者: 晓言谈 | 来源:发表于2020-03-26 19:16 被阅读0次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辛弃疾 

于我而言,三月三,最好的回忆,不是荠菜花煮的鸡蛋有多美味,而是父母从社上买回来的那一串串裹满芝麻的金黄金黄的油炸粑粑,至今回忆起来,咬在口中的那种幸福感是后来吃很多很多东西都没有的。

于是,幼时的光景又重现在眼前。

我的老家周围是一山放出还有一山拦,青山绵延的没有尽头,所以名字也很通俗易懂,就叫排龙山。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屋后的那一大片原始森林就是我们村重要的经济来源。

每年冬天,农闲时分,村干部们根据村里的人头数,到山上去选一些树标上记号,以斤来计算,比如一个人分5斤。然后就把差不多大小的树标上2斤、3斤的数字,然后组织全村人来抽钩,抽到哪个钩就砍哪棵树。

大家把树砍回来以后,把笔直的、质地比较好的树锯成一段一段的,放在家里收藏好,其他质地不好的歪瓜劣枣,就自行处理掉,烧成木炭以备天冷时御寒,或者直接当柴火烧掉。

过完年不多久,春耕开始前,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了,那些刻意选出来的树被做成扁担、锄头把等工具,为三月三赶社做准备。

村里的男人们不管有没有手艺,那时都必须要自己动手了,锯子,刨子,斧头,该用上的都要用上。每天天没亮,他们就开始起来做木工了,用斧头把木头劈成一块一块的,再用墨汁弹一弹,目测一下木料是否直,然后用刨子把粗胚刨匀称,这样,一根根扁担、一个个锄头把、铁锹把就出来了。

这些做好的木工就放在边上,因为有些树干是有节的,或者是有虫印子,坑坑洼洼,影响美观。那剩下的就是女人和小孩的事了,他们拿着破瓦片,在扁担上一层层的刮,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磨砂吧,使那些东西看起来更加光滑细腻一点,也可以让它们卖个好价钱。

就这样,一直做到三月三的头一天晚上,家里扁担、锄头把之类的东西多的,就开始打捆捆好,家里人看着一捆捆做好的农具放在那里,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期待的着用这些货物,可以换回一些钱或者其他急需的东西。

三月三那天凌晨,小孩子还在甜美梦乡的时候,父母们早已挑着那一捆捆希望出门去了。赶社的地方在镇上,离我们家很远,步行要三四个小时,更何况还挑了那么重的担子。

那几乎是全镇人民一年一度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每家每户都翻箱倒柜的想倒腾一些东西出来卖,卖总比买要好一些的,因为最起码还可以赚点钱,哪怕那点钱只能买一包盐。

大人们期望着这一天生意好,挑过去的东西都能卖个好价钱,而小孩子们又是怎么样的期待这样一天呢?

早上父母出门的时候孩子们不知道,但是家里的老人会告诉孩子说你爹妈出去赶社了啊,晚上会给你们买东西回来吃的,那一句话“买东西回来给你们吃”从老人们口中说出来,在小孩子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波澜。

于是一直等啊盼啊,中午连饭都不想吃,想着如果吃了饭,他们买回来的糖吃不下了可怎么办。

就这样,一天好像变的特别漫长,好不容易挨到天快黑了,孩子们就都成群结队的站在马路边等着了,从天未黑等到天黑,可是还是没有大人们的身影啊。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天已经彻底黑了,田野里的青蛙都开始呱呱呱的叫起来了,虫子们也都出来了,终于听到熟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从来没有哪一刻觉得大人们的声音是那么动听悦耳的,于是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喊“爸爸”“妈妈”,那头应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这一天漫长的等待终于结束了。

大人们领着各自的孩子回家了,回到家坐下来跟家里的老人家唠唠嗑,就说今天的生意如何以及赶社的一些见闻。小孩子们早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翻东西。

记得最深的就是那一串一串裹了芝麻的油炸粑粑,真的是人间美味啊,油炸粑粑有很多花样,有一串一串的,有绕成一个圈的,有大的,有小的,每一个都泛着金黄,每一个都让人流口水。

于是,家里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开始充当分配的角色,先数清楚一共有多少个油炸粑粑,再数数家里一共有多少个人,最后再把粑粑的数量除以人数,得出最终每个人可以分到的粑粑数量。

而这时,爸爸妈妈都会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早在赶社的时候吃过了,那时刚出锅,滚烫滚烫的更好吃,而家里的老人们则说哎呀,那东西太甜了,吃了堵心。就这样,那些分好的油炸粑粑,也就全数落入小孩子的口里了。

孩子们如品尝人间美味一样的,吃了几个以后,就数数身边的兄弟姊妹们的粑粑数量,如果他们比自己的多,就先停一下,巴望着他们吃快点,怕等下自己吃完了,他们还有,就只有羡慕的份了!

大人们边看着孩子们吃,边扯着家常,心想着等这些孩子长大了,生活就会好起来的。孩子们没有注意到他们的眼神,因为他们心中只有油炸粑粑了。

就这样,吃吃停停,三月三,过去了;于是,就开始期待下一个三月三了;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期待中,孩子们长大了,大人们变老了,老人们很多都不在了,糖油粑粑也不再有那么好吃了。

写到这里,便觉得那仿佛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转念又觉得近在眼前,毕竟那些画面历历在目。我仿佛看到父母挑着扁担去赶社,仿佛看见我和姐姐们站在马路上等父母回来,仿佛看到大姐正在给我和二姐分油炸粑粑,不过雷打不动,第一口,大姐总是要给妈妈吃的。

成长是必定逃不掉的,只愿在成长的路上,我们能一直记得,我们肩上背负着什么,是从哪里出发的。不忘来时的路,便是走的再远也不怕!

相关文章

  •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还有油炸粑粑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辛弃疾 于我而言,三月三,最好的回忆,不是荠菜花煮...

  • 三月三的风俗习惯

    【我们最常见,也最熟悉的荠菜煮鸡蛋】: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

  • 三月,春,荠菜的季节

    母亲每年的三月都会用荠菜煮鸡蛋。三月三吃荠菜鸡蛋是老家的习俗。 而我,身在异乡,已经多年没有吃过母亲煮的荠菜鸡蛋。...

  • 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习俗的由来

    三月三为什么用荠菜煮鸡蛋? 吃荠菜煮鸡蛋能避邪。据称,在农历三月初三,用荠菜煮鸡蛋吃,就能保证一年中无病无痛,身体...

  • 我的成长之路---现在,未来,过去连载第009天

    昨天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妈妈每年一大早就会打电话或按门铃,“你不用煮荠菜鸡蛋了,我已经煮了,还有你们一定要吃,一...

  • 荠菜花

    阳春三月 田野寄来绿色的信 三月三 籍帽簪 荠菜花 当灵丹 想起了儿时的童谣 还有母亲做的 荠菜花煮鸡蛋 荠菜馅的...

  • 2022-04-05

    三月三,荠菜赛仙丹。暮春时节的味道:一碗荠菜煮鸡蛋。

  • 三月三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今天是三月三,地菜煮鸡蛋!朋友们别忘了吃哦 。 荠菜煮鸡蛋出自名医华佗之手,是华佗为老百姓推荐...

  • 荠菜说我都老了,你们还不放过我

    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说对偏头痛、脾胃病有效果。于是乎三月三这天荠菜煮鸡蛋的人如过江之鲫,当然有等不及的还未到这个日...

  • 三月三/王汉文

    三月三 王汉文 每年的三月三 都要荠菜煮鸡蛋 不管是传统文化要求 还是科学膳食需要 今年的三月三 我家没有煮鸡蛋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还有油炸粑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qh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