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伊始,广州就迎来了最适合犯春困的“回南天”,潮湿、闷热,似乎暖风一吹就能入梦了。这样的天气就应该蜷缩在被窝里煲剧,愉快地浪费人生。
周末,在我的一再催促下,我们直奔广东省博物馆——梦回大唐特展(票价30元,截至5.19)。
![](https://img.haomeiwen.com/i3516407/146c61456d50cce5.jpg)
遥望长安,穿过千年的沧桑,梦回大唐……馥郁香烟中,剑舞四方,饮葡萄美酒,吟豪情壮志……
唐代(618-907)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黄金时。唐朝建立后的一百多年里,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
盛世兴诗文,盛唐犹盛,没什么不能“诗以记之”。走进展厅,虽然只有160多件展品,但盛唐的丰富生活、文人雅事、社会制度,均以风雅颂的形式呈现。
唐女妆容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温庭筠
唐女化妆有七个步骤:敷铅粉、抹胭脂、涂额黄、画眉、点口脂、画面靥、贴花钿。最常见的花钿是红色,但在中晚唐的诗句中,更多提到绿色和黄色。如温庭筠的“眉间翠钿深”、“扑蕊添黄子”等。
发髻
时世高梳髻,风流澹作妆。
戴花红石竹,帔晕紫槟榔。
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
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
——(唐)白居易
初唐后,贵族妇女的发迹偏爱向上作高耸状,在高耸的过程中可以做不同的延生状态。高髻不局限于一个样式,花样很多,也有很多好听的名字。
初唐时,高髻缠得较紧,矗立在头顶上。盛唐时,出现蝉鬓,发髻立在头顶。盛唐及中晚唐高髯,如白居易诗中“时世高梳髻”。
服饰
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画空作唐字。——《唐儿歌》李贺
![](https://img.haomeiwen.com/i3516407/e4543beeb93e87e1.jpg)
唐女以胖为美,自信开放的大唐女性奉行服饰上的精巧华丽。贵族女装华丽无比,“慢束罗裙半露胸”,是上等人家才能做的装扮。
中晚唐时期,服装开始复古,服式越来越肥,这种风格定了型后影响深远,后来也成了礼教所要求的对象,柔和自然,无形无欲。
斑斓的三彩,奢繁的螺钿,旋转的裙摆,大漠中悠扬的驼铃……
唐朝在马背上得天下,唐人对马无比喜爱。除兵用外,唐代良马品类众多,皇室贵族骑射,娱乐,种种礼仪都要用到,又以马球和舞马最为风行。
打马球,又叫波罗毬,源于波斯。打马球是唐代贵族中风靡一时的体育活动,要求驾驭者具有熟练的驭马术和精湛的球艺。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的《将进酒》耳熟能详。能与千金裘相提并论,可见五花马金贵。
唐代名马有大食马、大宛马、突厥马以及吐火罗的汗血马,唐太宗的六骏,即是以粟特文命名的六匹汗血宝马。
唐三彩
明灿华丽珠翠色,百态天物结伴来。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由于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基调,并经唐代创烧,俗称“唐三彩”。
唐三彩的出现、发展与唐代厚葬风气有关,多用于陪葬,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陈设。
在唐代贵族的墓葬中,“备马出行”是必备的内容,也是墓主人地位的象征。
“南人好饮茶,北人初不欣。”南北朝时,饮茶只在南方盛行,且只有上流社会才可以享用。饮茶风俗是唐代新生事物之一。
在唐代,佛教对饮茶之风的普及有重要作用。僧俗来往,以茶会友,渐渐地,文人皆以为趣。
茶叶大都在南方种植,隋朝开凿大运河之后,南北贸易兴盛,饮茶也盛行起来。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可见,当时茶叶贸易的繁荣。
贞观15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茶叶被带进了西藏,从此开创了西藏饮茶之风。德宗贞元年间,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更形成了著名的“茶马贸易”。
部伎乐舞,属于广义上的燕乐(宴乐),是礼仪与乐舞的结合。
唐朝政府对艺人的太乐署是唐朝的音乐艺人的考核非常严格,在太常寺太乐署担任教学的乐师每年一小考,十年一大考。另外类似的机构还有教坊、梨园等。
盛唐文化,璨若星河。然天宝年间,唐玄宗逐渐荒废政事,沉迷享乐,朝政日渐黑暗。最终,安史之乱击碎了天宝末年的美梦,盛唐随即终结。
梦回大唐,盛世大唐已经淹没尘海,但文化大唐却历久弥新,古往今来,文化就是最珍贵的宝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