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中华天朝重衣冠礼仪。《周易·系辞下》曰“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周公制周礼而治天下,被儒家尊为圣人。周礼通过《仪礼》、《周礼》、《礼记》的服章和仪式表现出来,因而衣冠、礼仪往往用来代指文明,汉服是礼仪的载体。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贵族和平民纷纷逃亡到江南,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
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41103/bde60ec07f6765bb.jpg)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 ,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
汉服,意指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几千年来,汉服虽历经多个朝代的润色,但最初的“深衣”仍是汉服的不二代表。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衣服的上片由四块布拼接而成,意味着一年有四季,深衣的下摆所用布帛共十二幅,以应一年有十二月之意。 以最典型的深衣为例,其形制必须符合“规、矩、绳、权衡”。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41103/c5bd229d7f1f68f6.jpg)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汉服的袖子皆为圆袖,意为天道圆润;汉服的交领处则成矩形,以应地道方正,就是衣襟向右掩,深衣的衣领交叉呈字母y形。这代表做人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古人每天穿衣时,都不断在激励自己,规矩做事,规矩做人。
深衣背部的正中间,有一条贯穿首尾缝合的线,叫做“中缝”。 当你穿上汉服站直时,中缝垂直于地面,代表正直;下襟与地面齐平,代表权衡。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41103/f7a2a17ce00e03c6.jpg)
汉服是四书五经中的冠服系统,以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易经》、《春秋》,大唐《开元礼》、二十四史舆服志和其他经史子集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服蕴涵着相当的文化内涵,受“儒、道、墨、法”等纵横诸家的哲学思想,塑造了“汉服”天人合一,飘逸洒脱的风格。“汉服”也体现出穿着者的宽大、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 。
汉服,不仅仅是件衣裳,更是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着其持有的审美意蕴,汉服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象征,对我国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如今随着社会的飞快发展进步,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传统文化,对汉服加以深刻的研究,展现我国大华夏的璀璨文明。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