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昨天的话题:向名师学什么?
在回答此问题之前,先说一说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为知。“行”离开“知”便是乱“行”,“知”离开“行”便不是“真知”。我以为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正是因为他们能把“知”与“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陶行知先生便是知行合一的典范。
回顾自己20余年来的教学经历,刚开始的10年多为“行而不知”,之后的10多年则更多的是“知而未行”,真是惭愧!
近一年来,先后参加了3次集中培训,每次培训均为7-10天,培训中与多位名师机遇。这种面对面的相遇,使自己真正地处于名师的气场之内,体验更真切了,对自已的反思也更深入了。在与各位名师的对话中,我以为以下三点最为关键。如果能够在此三方面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必能在专业上得到快速的发展。
一 、专注于自己的方向
“方向永远比方法重要”,一个不断地变换方向的人,必然会走许多冤枉路,甚至完全迷失目标。“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所谓的全才,有的是许许多多的专才。因此,一个专注于自己的方向的人,是更容易做出成绩的。
提到管建刚老师,大家会说:“他的作文教学很出色。”提到陈琴老师,大家会说:“她的经典素读太有特色了!”提到韩兴娥老师,大家会说:“她的海量阅读改革做的真扎实。”此外,于永正老师的“简单语文”,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语文”,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等,无一不是多年专注的结果。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一辈子几十年专注于“情境教育”的研究。李老师曾经有机会担任市教育局长,但她一生致力于情境教育的研究、实验与推广。无论是在一线,还是退休以后,她从未停止过对“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总结。
在上周参加的培训中,我也碰到几位如此专注的“名师”。杭州学军小学老校长杨一青,一辈子在一所学校干一件事情;金师附小教育集团荣光国际学校校长徐锦生跟“非智力因素”较劲16年。著名小学特级教师朱乐平,不做教育局长,而选择到教研室做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研员,带领几十名教师醉心于对小学数学的研究之中……
找准方向要“趁早”。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起自己对于事物认知的坐标系。这种特有的知识背景与思维角度,对于认识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都是至关重要的。
风格不仅是形式,是内容,而且是在面对一个事物发生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思维坐标和认知背景去看待它,这就是你的风格。最近,看到管建刚老师也开始向阅读教学方面转向,但他提出的目标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你看,他依然没有失去自己的方向,他是以自己特有的坐标系来看待阅读教学的。这是一个多么新颖而又独特的角度!
二、发出自己的声音
有人把教师专业发展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受益(这是根本,是一切的基础。)
第二层次:提升教研能力,让同事受益(一个高级教师的职责,这是关键。)
第三层次:提炼教学思想,让同行受益(名师的责任,这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应当去追求。)
处于第一层次的教师,工作中只需要潜心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即可,受益的只是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处于第二层次的教师,在丰富自己经验的同时,必须懂得表达,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受益的可能会是同一个教研组、同一个学校的老师,并潜在的影响一个年级、一个学校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受益;处于第三个层次的名师的发声,则可能影响到一个地区、乃至全国,受益的老师与学生则会呈数量级的增长。
今天给六年级的孩子讲《白衣天使》,课文讲的是现代护理事业的开创者——南丁格尔,南丁格尔的伟大不仅在于富有爱心与人道主义精神,投身护士工作,并且把本职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她的伟大更在于一生不停地宣扬自己的理念与思想,从而改变了人们对护理工作的偏见,开创出伟大的事业,影响了全世界。直到90多岁时,她还在不停地接见来访者,不停地发现自己的声音。
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是出风头,不是炫耀。
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便意味着随时准备接受他人的质疑。实际上,作为教师,必须做好三件事:读、做、写(或说)。“读”是一个信息的输入过程,经常有新信息输入,才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做”是一个信息加工应用与实践的过程;“写(或说)”则是一个信息梳理与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出,必然会形成信息的反馈,这种反馈,要么是肯定,要么是质疑。但无论是什么,都对于个人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一个不愿写、不会写、不能写的教师是走不远的。写是一个梳理与提炼的过程,通过写可以促进对“读”与“做”的反思。写也是积累个人教学经验的重要手段。如果不写,一些创新的想法、做法便会随风而逝;反之,今日写一点,明日写一点,日积月累,个人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教育教学思想也会越来越明晰。
2002年6月22日,时任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就在教育在线论坛上发布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的帖子,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帖子内容如下:
好消息!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今天正式开业了!
现在保险业生意兴隆,什么人寿保险、财产保险、医疗保险、航空保险……可谓名目繁多,花样迭出。既然那么多的保险公司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今天也来凑个热闹,开一个成功保险公司。
本公司终旨:确保客户利益,激励客户成功。
参保对象:不限。但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因为教育的成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投保金额:不限。从数元至数千元任您自选。欢迎万元以上大客户。
保期:十年。
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本公司只求客户成功,不以赢利为目的。所有利润将全部捐赠希望工程。欢迎投保,欢迎垂询!
保单索取:webmaster@eduol.com.cn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
2002年6月22日
在上周的培训中,我就见到了一位成功的投保人。他就是温州九中的方海东老师。10多年来,方老师坚持每天做到“四个一”:每天上一节好课,每天和一个孩子谈话,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天写一篇超过1000字的教育随笔。现在不满40岁的他已成为一名在国内颇有影响的特级教师,他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在全国各地广为传播。
三、坚持是最高的美德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正是因为坚持,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平凡”与“非凡”之间其实只隔着一件事,那就是“坚持”。
在近一年参加的3次培训里,我见到了几位接近古稀之年,甚至年愈古稀的老先生。成尚荣老先生已经75岁了,可他在讲座时竟然能够不借助一张幻灯片,不看一页纸,滔滔不绝地讲近3个小时,其中引用的各种名言名句,披露的各种数据资料详实准确,精神矍铄,风采依然。还有上面提到的杨一青校长、徐锦生校长,都依然在坚持着自己的教育梦想。至于小语界鼎鼎大名的于永正老先生,更是如此,他今年也已经75岁了,但他依然在开公开课,依然在坚持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师》2016年第1期上,还发表着于永正、成尚荣两位老先生的新作。
坚持的高一层境界,叫做“养成习惯”。据说一件事如果能够坚持做21天,就能够成为一种习惯。如果坚持做3个月,就能够成为一种稳定的习惯。但最难的恰恰是这开始的3个月,很多人都难以熬过这3个月,从而演出一幕幕“虎头蛇尾”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也不止一次在我的身上演出。这次,我准备熬一下。
“知易行难”,这是通病。但熬过来了便会不同。名师便是那些熬过来的人。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