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姆有感
读毛姆总是给人很多思考的空间。
接下来读了他的《蚂蚁和蚱蜢》,蚂蚁勤勤恳恳收集食物过冬,而蚱蜢却整天唱歌,到了冬天只好冻饿而死,是个老套的故事。但是毛姆说的是兄弟两人,老大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工作,节俭生活,退休后有三万英镑的积蓄,可以让他体面度过余生。唯一让他苦恼不堪的是他那个花天酒地的兄弟,不务正业,还不断问他要钱。而拿到钱后立马去买名车、度假挥霍一空。有一次他搞过了头,眼看要进监狱,老大只好忍痛花重金让他免于牢狱之灾,免得丢了家族的面子。可兄弟并不领情,也绝不悔改。
终于有一天,老大听到一个消息,简直把他气疯了。原来这个兄弟特别招人喜欢,人见人爱,居然和一个大他很多岁的寡妇结婚。可是寡妇突然死了,他成了唯一的遗产继承人。竟然给他留下50万英镑,一艘游艇,还有两栋别墅。这个消息有如晴天霹雳,让老大猝不及防,不禁对天长叹:那也太不公平了吧!上帝到底在搞什么鬼?
人到底该学老大,还是学老二呢?还真不好说。蚂蚁辛苦一生,所得甚微;而蚱蜢欢歌一世,结果抱个大金娃娃。这就把传统勤俭致富,正派做人的美德打个粉碎!愤世嫉俗者会说: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人活一世只凭运气罢了。是不是这样?
不过,大家是否留意到一件事?原先老大接济老二,虽说很生气,很不情愿,但还是能够忍受的。最后让他彻底忍无可忍,气疯的事情想起来其实对他并没有坏处,甚至还有好处,至少老二再也不必向他伸手要钱了吧?可他为何愤怒之极?
也许人有一个通病:见不得别人比自己生活得更好。特别是对那些不劳而获,用不正当手段突然暴富的人,会产生强烈的仇富心理。另外,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不是老二,而是别人继承了寡妇的大笔遗产,老大也不会特别在意的吧。
附:毛姆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1]
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189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915年发表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赴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不久进入英国情报部门,在日内瓦收集敌情;后又出使俄国,劝阻俄国退出战争,与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有过接触。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面纱》(1925)。以后又去了拉丁美洲与印度。1919年,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问世。毛姆于1928年定居法国地中海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去英、美宣传联合抗德,并写了长篇小说《刀锋》(1944)。1930年,长篇小说《大吃大喝》出版。1948年以16世纪西班牙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卡塔林纳》出版,此外又发表了回忆录与文艺批评等作品。1954年,英国女王授予其“荣誉侍从”的称号,他成为皇家文学会的会员。1959年,毛姆作了最后一次远东之行。1965年12月16日于法国病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