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我是谁”三个字,源于20年前成龙演的一部电影。影片的具体内容已经不太清晰了,只记得男主成龙坠机失去记忆,掉落在非洲的一个部落里,为了寻找自己是谁,杰克离开了部落。后来一系列的遭遇,一些嬉笑皆非的动作打片甚是过瘾,那些年别的记不着,成龙电影却是不可磨灭的印记。影片中杰克虽然忘记了自己是谁,但是他过去的经历,他认识的人,都在指正他是谁,始终让杰克无法理解的是“我是谁”,我为什么做一些自己也不知道要做的事情?我的思维是由谁决定的?我的现在与过去的经历,以及现在的语言行为思维是什么关系?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似乎也为我迷迷糊糊的思维找见一丝光亮。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动地球!那么这个支点放在哪儿合适?诚如我们为了教育好孩子,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未来,我们给孩子讲道理,我们为孩子报各种特长班,为了发现孩子的爱好,我们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只要为了孩子好,控制他。讲道理过多的结果,孩子求知欲降低;控制过多,孩子的主体性丧失。主体性的丧失导致孩子消极被动。我们教育好孩子的支点错了,咋办?
一箱苹果,有好的有坏的,如何在箱子里辨别出来?
答:将烂苹果从箱子里倒出来,一个一个检查审视,将有问题的挑出来。先否定所有,再挑出坏的,留下好的。这是哲学史与怀疑理论的隐喻。挑苹果的主体是谁?
人类在审视和检阅大脑里的想法时,首先要先否定所有,就像挑苹果,再重新检索,去伪存真。那么这个否定一切的主体又是谁呢?而且这主体检阅其它时,是否也可以被怀疑?就是说这个主体是错的,导致的其他也是错的。
笛卡尔说出了“我思故我在”的伟大理论,这句话的含义不是由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而是:通过思考而意识到了(我的)存在,由“思”而知“在”。
这个怀疑一切的主体是一个承担者,是一个高于我们肉体高于我们思维存在的主体,这个主体我们称之为“心灵”。
心灵是以思维为属性的,独立的思维精神实体。
所谓“实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是看的见摸得着的,能够感受到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够感受到的能量实体。例如爱、情绪。
肉体是以广延为属性,独立的物质实体。
“广延”就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 即物质的空间属性,即所谓的长宽高, 凡是物质必然占据空间 , 这就是广延 。
比如一块黄油 ,它可以改变形状,改变色泽 ,甚至融化腐坏 , 他的其他物理性质都会改变 ,但无法也不会不占据空间 , 这就是所谓的物质的基本属性 。
人是物质人和精神人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主体就是“心灵”
我是谁?我是由过去的我的经历,现在的我的行为思维的集合体。现在的我影响未来的我。如果现在的我是无意识的错误模式,我的未来就会被现在的我影响,进入无意识的轮回模式。“3岁看大7岁看老”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轮回模式,人的命运不是由自己控制的。
如果我们现在找到了人的思维模式的承担者,我们去审视检索每个思维方式,改变错误模式,让正确的思维占据,我们就会带领着自己走向优秀的未来。
我们一直认为大脑是用来思考的,其实大脑是我们广延的思维的物质属性存在方式。
那么大脑思维的主体是谁?让你否定怀疑一切的是谁?答案中错误的的信念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是“心灵”。
心灵的精神属性是以思维为实体的;心灵的物质属性是以肉体为实体的。
由此推出人生好不好不是宿命,不是上帝安排的,我们的命运是由自己的心灵的属性决定的。心灵属性的品质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心灵的精神属性、物质属性的存在方式从而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向。
那么心灵的特点是什么样的呢?
1、心灵拒绝复杂的东西
所以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问题,由易及难。
2、心灵喜欢循序渐进,在过程中展开。
例如孩子长大,是从一岁一岁慢慢开始长大的,植物生长是需要时间的。完整的过程,创造了生命。
3、心灵追求快乐的事情,逃避痛苦
4、心灵具有好奇心,以一种冲动开始。
这时需要思维助手和肉体助手一起帮助完成。
5、心灵对于知识的认知是有时效和边界的,需要独立思考、批判的能力。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时刻检索错误的过期支点。
6、心灵具有强烈的欲望,表现为盲目的冲动。
心灵对于需要没有设定合理不合理,只是本能需要。这时思维属性会根据利益排序去选择,肉体属性会通过具体行为去做出行动。心灵没有判断,只提供欲望和冲动。
7、心灵的主餐是情感,需要获得“爱和意义”
例如一个孩子学习没有动力,其中一个原因是得不到认可,获得不了爱。
8、心灵需要能量,一切物质都是能量,一切物质都在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不仅代表身体的运动,更是代表生命的主体在于运动。缺少运动,生命的主体就不活跃了。所以保证心灵能量在于坚持运动。
一个人的日子过成什么样,就代表着你的生命状态的样子,我们是我们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我们可以借由思维属性了解自己。
我们在思考一切问题都有一个圆心为支点(最初的思维模式),这个具体的支点的位置,是我们自己为自己定位的,那个东西就叫“价值观”
“价值观”是我们衡量一切善恶美丑好坏对错的潜在标准。人的价值是主观的,因此人人都不相同。人的价值观是人的思维原点,它不但是你对外在评价标准,同时也反应自己的内在价值。
你在骂人,打击别人,反应的也是你内在对自己的价值评判。你在衡量别人的同时也是在衡量自己。
因为每个人都只有一套价值衡量标准,对外也对内。同时也反应了你的思维能力越是强大,错误的模式就会越离谱,对心灵的伤害就越大。“心外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存在方式,就要检索价值观的排序。
当我们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我们脑子里想的,在行为上却做不到;
为啥我想坚持练习瑜伽,我却不能每日坚持做到?为什么我明明知道做到肉体的记忆就能做到每日运动,我却不去做?为什么我已经熟悉了肉体的记忆,而且运动的酸爽会让我产生兴奋情绪,我却故意不去做?为什么?为什么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已经学习了那么久,反省觉察依然无法动摇它,为什么它不改变?
我如何变得更好,获得更多更幸福?
老师讲要建构自己的内在品质,为心灵加油,加能量!
我变了,我的世界就变了!
我变了,我的孩子就变了!
我变了,我的未来就变了!
诚如心灵的属性,喜欢在过程中展开,在过程中体现生命,在过程中看见成长。我想这也是杨老师一次一次深耕课程广延的物质属性的呈现吧!谢谢老师!
网友评论